37内战(2/4)
北军屯,民政联系,分发军响,承诺田产来稳住军心,补充替换不受控制的军队人员。
一方面分兵辽河沿岸防御追击。双方围绕辽河打的有来有去。就这样僵住了,越过辽河保证后勤,双方都做不到,渡河决战,又没必胜的把握。
到七月,袁世凯开始稳住部队,但暂时没有力量,渡河向北进攻。八旗军后勤不足,也不敢越过辽河,不能集中部队,分散就食,只能分散部队穿插,迂回进攻。
在此背景下,也有2万人开始向袁世凯后路迂回,走沈阳到营口这个方向,从辽河东岸开拔过来。
张克将本部扩充到1万人。占据交通要道挖掘战壕阵地,挡住了八旗两万人,东北八旗人数占优,但没有足够的大炮,打开缺口。
如果不管,绕道而进,他又没有足够的后勤支撑。
他们要依靠沈阳的行政力量向他们输送后勤,直接越过去,会被张克截断后勤供应。
一方面他们大部来和张克对峙,牵制张克,,一方面分兵近万人绕路进攻。
分兵部队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向西越过辽河,去偷袭铁路线。一面向南绕过张克正面大部队,去袭扰张克的屯田后勤输送据点。残酷的渗透与反渗透战争开始。
八旗职业军队一共有万人规模去渗透,张克保卫后勤军屯点的卫兵队有15000人,一万步枪,但分布广泛。
双方,一方人多分散,不专业,但有民屯支持,一方专业但是无后勤作战,靠抢掠维持补给,双方开始进行残酷的渗透和拉锯战。
东北八旗靠武器处于进攻架势,但并不稳稳占据优势,清廷开始向列强求购武器弹药。
袁世凯关于武器不足的消息,也是一天一个传来。李鸿章也顶不住,只能和清庭不停的加价抢购。
清俄战争时期,列强还有所收敛,没有大规模出***。这次是清朝内部开展内战,所有人都放开了手脚。
天津这方面在不断的接受步枪。另一方面和俄国分润利润,就可以通过海参崴港口铁路到北方,越过原来的战线向八旗运送枪支、弹药、火炮交接给八旗军队,防御部队,章高士,李双良都不管,只是要求分担后勤,保持中立。
在比较原始的环境之中,带着大炮行动困难,只能带着随大部队行动,因为双方人数不能铺遍整个沿着辽河的漫长战线。
双方都进行了很多渗透作战,随着武器弹药火炮的充裕,步枪的普及。
本来北洋的小工业,子弹生产,还算个优势,现在被拉平了,双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