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师母要来海河(4/6)
。
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并没有出来迎接。
当然,正常情况下,他们会出来迎接,这是一种礼仪,体现尊重。
也许,他们没将年轻县长放在眼里。
一行人去了学院会议室。
这次来学院,席卡都没有放,说明学院根本就不重视李恨水这次调研。
学院党委书记自始至终没有露面。
李恨水到达会议室后,院长才来。
“向县长,县政府承诺的一千万补助资金,什么时候到位呀?前几年总共只给了不到一千万。”院长一进来,就向向静讨债。
向静微笑着说:“院长,你找错人了。今天李县长在,应该找李县长呀。”
院长笑道:“李县长初来海河县,不一定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向县长你是知情的。这样吧,我向李县长介绍一下情况。”
院长说的是“介绍”,而不是“汇报”,因为他在行政级别上,也是正处级。
院长介绍道:“李县长,学院当初选址,有几个意向地点。后来选择海河县东林镇。除了东林镇地理位置毗邻江州市区外,海河县还承诺,每年补助一千万元。
可是,县里这几年加在一起,给了才不到一千万。学院处于加快发展期,经费短缺,希望县里能够兑现承诺。”
李恨水心里想,就你们这种态度,我就是有钱,也要缓一缓给。
但他嘴上说:“这事我知道了。县里将会一如既往支持学院发展,竭尽所能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院长苦笑道:“李县长,之前每次找梁伟鹏,他也是这么说,可就是没钱。”
向静插话道:“李县长和梁伟鹏哪能相提并论?这样吧,你们写一份报告,下次开县长办公会时研究。”
院长说:“没问题。”
李恨水这次调研主题,是发展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李恨水说:“在很多国家,蓝领工人不仅收入高,而且社会地位高。
比如德国,蓝领工人和白领工人一样,享受有尊严的劳动,蓝领工人待遇普遍高于大学教授,远远高于公务员,社会地位也很高。
制造业是德国走向世界的金字招牌,而支撑这一招牌的就是拥有一大批熟练工人。
但我国呢?估计绝大多数
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将来能成为公务员、白领,而不希望他们成为蓝领工人,就算成为蓝领工人,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我去过很多企业调研。一方面,企业招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