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斥候战(1/6)
五月末,在收到阿桂和福康安请求继续增兵奏折后,乾隆在谕旨中严厉的训斥了阿桂和福康安两人办事不利。不过他最终还是同意从西北调集五千旗营支援宁古塔;同时在谕旨中督促两人务必在本年入冬前,完成讨伐。
因为关内还不到收获季节,南方各省州县常平仓中的储备粮开始大批北运,除了赈济河南和山东的灾情,大部分都调往关外作为军粮。乾隆同时下旨,命令江浙闽粤四省官府动员商人赴海外购米,同时鼓励各省富户捐纳。
(清代自康熙以来,虽然禁止粮食出口,但对粮食进口并不排斥。康熙六十一年,因听说暹罗米价极为便宜,康熙就提出由暹罗商人将米三十万石分别运到福建、广东、宁波等地贩卖,而且不用缴税。到了雍正初期,又曾经两次从暹罗进口大米,均给予免税待遇。雍正六年,终于确定“米谷不必上税,著为例”,个案成了为常例。
最初的粮食进口,仅仅是给予福建一地的特殊政策。李卫在任浙江总督期间,使这一政策惠及浙江。到了乾隆年间,福建、广东、浙江都是进口大米的主要输入省份。来自东南亚的大米不仅可以自由地随行就市,如果市道不旺,外商们还可以享受政府统购的待遇。)
身在吉林的阿桂也早有准备,他早在四月份就派出了一部人马北上宁古塔屯田,同时派兵在吉林乌拉城外大肆开垦无主荒地,这才缓解了一部分后方粮草的运输压力。
大量作为军饷的白银突然涌进吉林乌拉和宁古塔的市面,造成当地物价飞涨,银贱铜贵的情况愈发恶劣。此时官价1两白银折合铜钱1200文,可吉林乌拉和宁古塔的市面上,1两白银只能换到800文铜钱。
老百姓日常完税用制钱,1200文才抵1两赋税,可官员转身就能换1两半的白银。于是当地旗民叫苦不迭;而那些发配至此为奴的流放人员更是倒了血霉,拼命劳作,连件老羊皮袄都买不起。
夏季的绥芬河是美丽动人的,碧水清清独自流中,倒映着重连叠嶂的山峰和宛如绿墙一般的高大树林。天上的白云倒映在河面上,水鸟嬉戏着在河面上翻飞。
在绥芬河中游凸起的地平线尽头,两艘官船闪现出来。黑红两色的船身行驶在清澈的河水中,打头的那艘船的船头上,一面黄龙旗尤为醒目。
这是两条船都是“庐船”,有风张帆,无风靠桨。船身近17米长,一根独桅,两侧有舷樯(沿着露天甲板边缘装设的围墙,保障人员安全和防止货物滚落。)
船身上半部分刷着朱红色的油漆,下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