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前夕(2/5)
且就在翰林院当差,我和王轲又是今年赴考的举子,合该避嫌才是,如今保持点距离对咱们彼此都好。不然,说不得有个万一,你就被我们牵连了。”
这话说的有理。
因为早先确实有官员被同窗或好友牵连的事儿。那还是早些年的一场科举舞弊案,据说试题最先就是从翰林院流露出来的。
这话是真是假如今已经无从考证,反正当时在翰林院为官的一位官员,就是受参加此次科举的好友牵连,直接丢官砍头,甚至差点牵连到家人。
虽然那官员口口声声说自己冤枉,但谁让他那好友偏偏高中,而本人却腹无诗书才华。那这事儿可就说不清了,所以不管最后是出于何种考虑,这官员是狗带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反正自那以后,但凡有科举的学生,再不敢在有亲眷为官的人家住宿。怕牵连了别人,也怕被别人牵连。渐渐的,这就成了传统,被学子们所遵守。
宿迁听郑顺明如此说,不由露出牙疼的表情。
他是不在乎牵连不牵连的,因为心知肚明他这几个好友除了辛魏出身不错,其余都算是市井小民。若是连他们都能弄来会试试题,科举舞弊,那怕是流露出来的试卷已经传阅的众人皆知了。
所以,牵连什么的,不存在的。
但好友一番好心,他还是要领受的,所以不过又念叨了几句,就将此事错过不提。
开了春,过了年,日子似乎蓦地就过的快了。
不过多长时间,气温开始攀升,结冰的河水开始融化,树木绽出绿芽,就连院子里的迎春花,都开出纯白的花朵,迎风招展。
春天来了,会试的时间眼见也到了。
京城肉眼可见的热闹喧哗起来,举目看去,到处都是衣衫纶巾的学子。
这些学子来自天南地北,说着各自带着方言的话语,虽有沟通不畅的情况,但多数情况下彼此都能酣畅而谈。
如此盛况,自然要出来见识见识,才不枉来京城走一遭。
住在徐府的诸人在这春光绚烂之际,便协同走出府门,到了街上。
林父自然也跟着出来了,他是长辈,但也是会试的举子。所以王轲和郑顺明在面对他时,虽然有些不自在,但经过这么些时日的相处,又有共同话题聊,倒是也能说上几句。
连自认见识广博的林父,都被京城盛况所惊,更不用说土包子王轲和郑顺明了。
郑顺明抚掌长叹,“不说其他,只说今日这一番见识,这一趟京城我就没白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