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476节 忽必烈震怒,唐国公逃亡!(8千字)(8/9)
是傻子,只要想到君上之前做的事,多半会猜到君上在海外有基业,岂能没有防备?
正在这时,忽然一个苍老的声音道:“不妥!”
崔秀宁立刻站了起来,“父亲。”
群臣也一起行礼道:“见过太公!见过世子!”
却是颜铎到了。颜铎身穿极少穿的朝服,牵着同样一身小朝服的李征,出现在朝堂上。
颜铎年事已高,本来在太公院带李征玩耍。但听说了李简回来的消息,就知道文天祥等人一定会提前举兵,而儿媳,有可能会答应。
所以,他是专门赶来反对的。
提前起兵的确能收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奇效,军略上当然是上上之策。本来是不应该反对的。
可问题是,李洛不在。
只有李洛以唐国君主身份,以堂堂正正之师,发檄讨元,亲自提兵反元,才能大震军心,才能涤荡民心,树立君主威严。
提前举兵,军略上乃是上策,可政事(政治)上却是下策。
等李洛回来后起兵,元军必定有所戒备,军略上乃是下策,可政事上却是上策。
这至关重要的第一仗,必须要由李洛亲自来打!
哪怕打的艰苦,也必须如此。
“文太尉,老夫认为,还是等君上回来再起兵。文太尉以为如何?”颜铎面带微笑的说道。
对文天祥,他还是很欣赏的,也知道文天祥并无私心,所以对文天祥也比较客气。
文天祥一听,立刻就明白了颜铎的意思,心中暗道一声惭愧,赶紧说道:“太公所言极是,是臣失了计较。”然后又对崔秀宁行礼,“夫人,臣适才所言欠妥,还是等君上回来出兵最好。”
崔秀宁乃是心灵剔透的一个人儿,她也明白了颜铎的意思,笑道:“文先生所言其实也并无不妥。只是事关重大,还是等君上回来再说。不过,接应君上的船队,还是要派的。”
文天祥道:“正是如此。不但要接应君上,这一应辎重物资,也要在君上回来前全部准备就绪。”
崔秀宁点点头,传令准备粮草,军器,军饷等物。同时下诏总动员。
顿时,整个唐国都为战争运转起来,整个海东都是紧张而兴奋的气氛。
山雨欲来风满楼!
…………
李洛离开鄂州三天后,元廷钦差察素儿终于率领一队怯薛侍卫赶到鄂州。
“轰隆隆!”几十匹快马拥着察素儿的钦差仪仗,冲进鄂州城,直奔平章衙门。
大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