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410节 李洛调兵,包藏祸心。(1/7)
来传旨的大内中官,和枢密院的客省使(从五品),并没有马上回去。他们要等着李洛的调兵条陈,带着李洛的条程回大都。
这调兵章程怎么定?李洛一时半会还真难以决定,只好请中官和客省使在驿馆暂歇,容后再交出条陈。
“大将军,军务紧急,一月内必要出兵的,还请快快拿出条陈奏本,下官也好回京复命。”枢密院的客省使催促道。
李洛很客气的说道:“通军使与中贵人稍安勿躁,本帅明日必出章程。”然后吩咐行省官员好生招待。
安排好大都来人,李洛就退入官邸内宅书房,思索调兵条陈的事。
忽必烈在军事上非常开明,不但舍得对将领放权,也很少干预将领指挥作战。
李洛这个新鲜出台的征南大将军,就被忽必烈授权自选兵马部将。
一句话,朕不管这二十万大军你怎么配置,也不管你选择哪些将领,更不管你怎么打,但你必须给朕打赢,不然,哼哼。
但忽必烈也设了一个底线,圣旨中规定,蒙古骑兵不能超过两万人,探马赤军不得超过五万人。
显然,忽必烈还是很在意蒙古大兵的。蒙古兵数量少,很是金贵,死一个少一个。
元廷的蒙古骑兵原本只有二十几万。经过征日之战,元廷蒙古铁骑损失了两三万。这次唆都又葬送了两万。不算乃颜等部,元廷直接掌握的蒙古骑兵如今最多二十万,只会少不会多。
但如果算整个蒙古帝国的蒙古骑兵,那最少还有三四十万。
除了蒙古骑兵,元廷最信重的就是探马赤军了。
探马赤军与蒙古军一样,几乎都是骑兵,是战力仅次于蒙古军的强军。但是,探马赤军本身也分等级,信重程度并不一样。
其中最被信重的,是色目回回探马赤军。根据特察局的最新情报,估计有近二十万。色目探马赤军几乎都是高鼻深目的白人种族。
李洛知道,色目探马赤军大多数来自中亚,西亚,信仰某某教。少部分来自欧罗巴。还有极少数来自北非的埃及,以及南亚的印度。
信仅重次于色目探马赤军的,就是诸部探马赤军,主要是吐蕃,汪古,水达达等。数量有七八万人。
信重度最差的探马赤军就是西北的党项(唐兀尔)、契丹、女真三部(西北契丹女真不算汉人),以及西南的大理军。这部分探马赤军有十五六万人。
不同的探马赤军加起来,高达四十余万。
再就是三十余万北方汉伪军,三十余万南方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