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良臣啊,朕的呢?(1/3)
宫里的年味还是很重的。
一路过去,到处挂满宫灯,大大的“福”字也是遍处可见,有几处宫门上还贴了春联。
有关汉人过年贴春联的来源,良臣依稀好像听说是五代十国时,后蜀主孟昶开创的,尔后就流传了下来。
宋朝那会春联不叫春联,而叫桃符,王安石有句诗就是说的春联,曰之“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打明朝之后,春联才算是真正走进千家万户,但凡是过年,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和福字,这一习俗也深深的烙进了汉家子孙骨子深处。
春联,不仅是对新一年的祝福和期盼,更是汉人的一种象征。
什么是汉人,遵循同一种文明,认同同一种文化,坚持同一种习俗的人,就是汉人。
不能做到这些,哪怕骨子里流的是炎黄之血,也称不得汉人。
入胡则胡,入汉则汉。
良臣记得,小时候他家过年,哪怕他爹魏进德大字不识一个,平日上茅房连草纸都舍不得用,也要花上两个铜板到村口请吴夫子给写幅春联回家挂上。
为啥?
老爹说不出大道理,但简简单单一句话就够了——“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
而每到年前几天,也是吴夫子一年之中最忙碌的时候,因为他老人家要给村里甚至方圆数村的百姓家题写春联。这几天就是再累再忙,吴夫子的心情都是愉悦的。
传承,就是通过一件件小事延续下来。
断了传承,就是断我们的根。
……
沿途,不少宫人和太监穿着新衣,喜气洋洋的相互恭贺着。
良臣看到,不少看着似有品级的太监专门提了个红袋子,里面放着大大小小的红包,但有给他拜年的,高兴的就是大派红包。
除了太监外,有职事的宫人也同样在派发红包。宫里虽有二十四衙门,但管的是太监们。宫人这一块,则是由女官们负责。如尚仪、尚宫、尚服、尚食等官。
红包里钱多钱少不问,图的就是心意,一个喜庆。
得了红包的小伙者和宫人们嘻嘻哈哈的,谢过管事太监和女官后就跑到一边,相互玩耍着。今儿是初三,外朝放假,宫里除了必要的伺奉人员外,其余人等也放假。
大过年的,小太监小宫女们再是吵闹,管事的也好,上面的嫔妃皇后也好,哪怕是皇帝,都不会责怪的。毕竟,一年就过一次年。
朱常洵虽说已经搬出宫外居住,但打小也是在宫里生活的,对这一幕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