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三国里面的兵法(2/3)
知道写而不纠其内涵的家伙讲讲这本三国到底多么有用。”李二一边揉着眼睛一边说道。
“臣遵旨。”李靖拱手道,说完,李靖便笑着对张楠道:“清泉,你要刚刚真一口咬死这个《三国演义》是你写的,那老夫这个大唐军校的教导主任的位置就做到头了。”
“这......有这么神吗?”张楠还是不能了理解,拿着本《三国演义》总结兵法也就算了,这怎么感觉像是获得了什么宝贝一样?
其实这就是张楠有所不知了,兵法在古代的地位不可谓不高,而且大多数武将虽然有带兵打仗的本事,但是想要把这些东西付诸于书面上的话,大多数人都是做不到的。
所以每一本兵书,都对将领有许多的益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把自己的本事拿出来教育别人的。
“这本书中记载的计谋实在太多,有政治计谋,军事计谋,还有许多许多的东西,实在是令老夫大开眼界。这第一计,乃是勤王图霸计。”李靖笑着捋着胡子说道。
“勤王图霸计?那是个什么?”张楠对于李靖造出来的这个新词语还是有些不能理解。
“啊,也就是书中那个挟天子以令诸侯。提出此计的有荀彧、沮授,成功的是荀彧。献帝即位后,接连遭受董卓、李榷、郭汜乱政。在政局不稳、战事不断的当时,献帝过着颠沛流离、东躲西藏的苦难生活。尽管献帝如此狼狈,可他的位置毕竟是一面颇有号召力的旗帜。对于这点,荀彧看得很清楚,听说献帝移驾洛阳,马上向曹操进言。举晋文公纳周襄王、汉高祖为义帝发丧的例子,说明勤王的重要性。还提醒曹操,若不早图,别人将先我为之。曹操何等人物,岂肯错过这样的好事,立即兴师勤王。可以说曹操之所以能够扫平群雄、称霸中原,与此计的成功有密切的关系。”
李靖很显然是通读过全篇的人了,对于书中的情节比张楠这个名义上的“作者”还要清楚的多。
“那老夫来谈谈老夫看出来的计谋吧。”长孙无忌说完,便开始缓缓说来。
“老夫将此计称为扼喉待变计,此计属于军事计谋。官渡之战,曹袁兵戈相向。很快曹军粮草用尽,曹操意欲退兵。荀彧闻之,献此计。先挑明官渡之战的重要性,胜则消灭袁绍、一统北方,乃天下之机。又举楚汉相争的例子,说明兵少粮尽并不可怕,只要画地而守、扼喉待变,一定能以少胜多取得这场关键战役的胜利。试想如果曹操官渡失败,不仅很难统一北方,而且曹操统一大业将受到严重的打击。”
长孙无忌虽然是文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