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到不了的地方(1/3)
红薯作为高产稳产的一种作物,有着的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旱耐瘠,病虫害较少等特点,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方种植,一般亩产可达春薯亩产可达2000--3000公斤。
张楠作为从来没有饿过肚子的人,自然是不会理解古人对于粮食的执着,虽然张楠在穿越之前是个穷屌,但是活了这么大,还真没有把张楠饿住。
可是古人就不一样了,对于他们来说,粮食代表着生命,代表着存活。民以食为天,古人把粮食比作“天”,认为粮食乃“民之司命”。
早在春秋时期,古人就已经开始意识到广积粮的重要性了。
《管子·牧民》开篇就讲:“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而管仲还有一个观点则是,“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途,治国之道也”。强调粮食生产是国家的重要任务,强调粮食对于治国安邦的重大意义。
所以粮食,不论是对于百姓,还是对于作为统治者的李二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清泉,你真的见过这个亩产三十石的东西吗?”李二颤抖着问道。
“见过,而且还挺好吃的,不过吃多了也就厌倦了。”张楠道。
“厌倦。”李二的嘴角抽了抽,本来李二是想让张楠好好的饿个几天,让他看看还会不会厌倦的,后来又放弃了这个想法。
“那,这样的粮食你是在那里吃过的呢?肯定不会是我大唐的境内,快说,是哪个国家竟有如此神物,朕要派兵去取。”李二大手一挥,就决定了,只要是谁拿着这个神奇的粮食,那李二就要把他的手剁下来。
张楠一下就被问住了,他又不知道红薯是从哪里传到中国的,所以张楠立马就在系统中查了起来,最后才知道,红薯这东西是在明朝末年由西方传教士传入的,由菲律宾的吕宋岛上传入江南一带的,后来就逐渐的推广到全国各地了。
得到了答案的张楠,于是便对着李二说道:“皇上,有地图没,我给您指一下。”
李二听后,赶紧命人取来了地图,张楠看着这幅标注粗陋的地图,都没有看下去的欲望。
“皇上,您确定这个东西能叫做地图?”张楠一脸无语的问道。
“这怎么不是地图了,朕看朕的这地图标的听清楚的啊。”李二道。
张楠看着李二这幅比小孩尿布详细不了多少的地图,就开始钦佩大唐的将领们了,能用着这样的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