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改组御史台!(2/5)
意借此来诈骗呢?”
“亦或者,一些人实际上不具备借贷的资质,却有人放贷了呢?”
“种种情况,不一而足。”
李纲洋洋洒洒的分析着,正色道:“只要是有利可图,就一定有人会想办法介入,就一定会钻空子。恰是如此,需要朝廷安排人监督。”
赵桓问道:“李公认为,该如何监督呢?”
李纲回答道:“臣建议安排御史台的官员,进驻大宋银行,从而达到监督的目的,确保大宋银行放贷借贷的良性运转。”
赵桓眼中也露出了思索神色。
这也是找李纲的目的。
大宋银行从建立到运转,已经开始步入正轨,必须要接受监督了。
在赵桓思索的时候,李纲继续道:“官家安排陈东巡视地方,实际上是代替了御史台的职责。”
“在这个基础上,可否进一步加强御史台,加强对各地官员的查处呢?”
“甚至在政事堂中,应该再增加一席,确保御史台主官有一席之地。毕竟在汉朝时期,御史大夫也是重臣,不应该被压制。”
御史台在大宋也有,可是,已经被削弱了。
正常情况下,都不设立御史大夫。
这是大宋皇帝的权术。
比如宰相,不设立宰相,搞个什么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这样的人才是宰相。
赵佶主政的时期,为了彰显自己的不一样,左仆射改为太宰,右仆射改为少宰,实际上还得兼任中书侍郎或者门下侍郎,才算宰相。
在御史台也一样。
不设立御史大夫,就让御史中丞这个二把手主持一把手的政务,始终给你留着一层,使得你名不正言不顺。
赵桓眼神也愈发的赞许了。
李纲能跟上节奏了。
赵桓刚开始登基继位,那时候的主要矛盾是抵御金人,李纲有这方面的能力,能统筹各方,能最大程度抵御金人。
随着赵桓的权势越来越大,李纲就得围绕赵桓的治国策略来。
不能局限于文武之争。
更不能局限于原本的窠臼。
要打破常规!
尤其是太多的陈规陋俗,就必须要废掉,才能够一点点改变。
李纲的改变,是赵桓乐见其成的。
赵桓沉声道:“李公认为,要提拔御史台的人拜相,谁最合适呢?”
李纲毫不犹豫道:“官家,臣认为陈东就是最合适的人选。他巡查地方有很长时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