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六章 “还于旧都”(2/18)
,可以回头安排仆人慢慢收拾好送过去。
对于朱简烜而言,包括应天府在内的江南地区,根本不是自己现在的基本盘。
关键是自己还准备马上全面颠覆这里的社会秩序。
吴国目前的国家框架,是王有工厂组成的工业计划经济提供动力,军屯卫所构建的耕战动员体制提供保障。
所以朱简烜作为吴王的统治基础,是王有工厂的工匠、工人,是军屯卫所的军官、士兵、农民、学生,是吴国朝廷的职业官僚。
吴国的统治基础,跟大明江南的统治阶层,根本就不是一路人,用阶级分析的话甚至应该算是敌人。
至于君主作为整个国家的主人,在政治立场上可以是中立的,或者是不倒翁性质的。
他们可以倾向于任何群体,任何有利于维持自己统治的一方。
但作为国家的主人,一旦发现自己过度偏向一方,导致国家和统治不稳定后,就会自发的转换态度。
正常君主都会致力于寻找各种制衡手段,不让自己被任何一个群体完全裹挟。
一旦出现所谓“众正盈朝”,那说明局势即将失控。
老皇帝发现朝廷的官员集体与自己为敌,意识到代表商人利益的官僚体系有可能会挟持太子,就立刻决定调转方向找吴王。
放任官僚体系挟持太子,会让后续皇帝的权威大幅度衰弱,甚至可能变成一个橡皮印章。
如果太子是正常继位,肯定会找别的力量制衡商人。
但他如果是商人和官僚架上皇位的,就没办法压制已经膨胀起来的商人群体了。
最终结果就是越来越倾向于工商业群体的代言人。
现在让吴王接管朝廷,不但能够真正统一天下,同样更加有利于老朱家的江山稳固。
大明江南地区的商人觉得吴王是在世鲁班活圣人,是因为吴王创造的大量新产业,让他们坐在风口上发家致富了。
吴国开发建设和北伐的时候,还向本土厂商提供了大量的订单。
所以以前的吴国和吴王,跟江南商人不但没有明面上的利益冲突,反而还有长期的贸易往来和共同利益。
还能用吴王作为鼓动北伐的旗号。
但现在吴王成了大明皇太子,未来还会成为大明的皇帝。
那吴国的统治基础,与大明江南的统治集团,由于社会成分差异导致的矛盾,也就无法规避了。
朱简烜不可能让吴国融入大明江南体系,那意味着这个王国和天下变得不那么可控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