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集《 楞严经修学法要》(8/11)
的力量。
佛陀的救拔是──
佛在世的时候是主动的,佛灭度以后它变成被动,你要去忆念他的圣号,你要忆念他的咒语。这个地方叫做出生十方一切诸佛,它就是从因地来说,十方诸佛仰仗咒语而能够降伏魔境;从利他的角度,十方诸佛仰仗咒语而拔济群苦,是这个意思。
壬二、略明因人灭恶生善功德(分二:癸一、明不持之失。癸二、明能持之得)
因人指的是菩萨,菩萨受持楞严咒有什么好处呢?灭恶生善。假设我们今天不受持楞严咒又有什么过失?
癸一、明不持之失
【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诚取阿罗汉,不持此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远诸魔事,无有是处!】
这里先说明以下的内涵:它的当机众是谁?它是针对谁来说呢?
首先是有学,这个有学的范围就很广了,小乘──四果以下都叫有学;大乘──佛果以下,都叫有学,范围很广。这当中再加以拣别,有学当中的未尽轮回,就是还没有解脱三界生死的,我们一般说的凡夫众生。
智者大师把凡夫众生又分两类:一个叫做外凡的资粮位,一个叫内凡的加行位。这个内、外是怎么说呢?
一、外凡位:就是这个人是心游理外,他这个明了心对真如──二空之理,相应的时间很少很少,大部份的时间都是颠颠倒倒的──心随境转。所以这种人他在修学当中,他仰仗的就是那一份的愿力,绝不放弃的愿力──虚空有尽我愿无穷,完全仰仗对三宝的信心跟愿力在支持着资粮位菩萨。所以资粮位叫做什么?叫做忏悔业障,积集资粮──外凡位。
二、内凡位:心游理内,虽然他还是一个凡夫,但是他内心跟真如理相应的时间很多,也就是说他有禅定。从以下经文来看,偏重的是我们这些一天到晚打妄想的外凡菩萨。
外凡位的菩萨──假设你发心要成就大乘的阿罗汉(阿罗汉就是无生)的果位,你不受持此咒而能够安稳的依止道场来修学,使令身心远离内外的魔障,是无有是处,是绝对不可能!外凡位菩萨的特色,这个人他对三宝有信心,你要带他去做义工,他也主动积极;你要他去拜忏,他也主动积极。但是这个人把功课做完以后,就开始打妄想,因为妄想重。
妄想有什么过失呢?
第一个、打妄想容易向内触动──你的烦恼跟业力。阿赖耶识,就是你不能够触动;阿赖耶识你不要去攀缘它,它不会释放业力烦恼。
一个人打妄想越重的人,他的业障容易现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