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曹植归返(2/3)
些眼泪出来。这世上总有人比另一些人更多愁善感。
曹睿走上前去,将曹植扶起,认真打量了曹植晒黑许多、又显出些沧桑的面孔,长叹一声:
“皇叔吃苦了!稍后同朕一同上马车,随朕入寿春宫。”
曹植没有矫情,而是欣然认下,后又朝着前来迎接的阁臣、枢密、尚书们分别行礼。
司马懿与曹真礼貌点头相应,这二人都是旧时先帝亲信,与曹植夙来不对付,几乎深入骨髓中了,这几年的同朝相处经历也未能改过来半点。
反倒是身为太尉的董昭更热情些:“海上往返近四个月,曹将军确实辛苦,于国家有功了。楼船将军之号汉时就有,但大魏的第一任楼船将军,却比汉时行得更远,更能光耀大魏之德!”
“董公言重了,此乃属下本分。”曹植拱手回了一礼。
曹植这几年来在朝中为官之时,越来越试图淡化自己的王爵身份,每每与朝臣相处,都是以自己官职来确认称谓。此前的九卿大鸿胪和现在的楼船将军都是这般。曹睿出发之前,也随口与臣子们吩咐下去,称曹植为将军即可。
而当曹植在六部尚书之中看到两名新面孔时,一时诧异。
辛毗出言解释道:“曹将军或许不知,三月之前民部卫尚书在洛阳薨了,后由李尚书接任。工部傅尚书入冬之后身体也不大好,司马尚书奉诏从太仆转任工部。”
曹植微微点头,又朝着新任的民部尚书李严、工部尚书司马芝拱手示意。
在如今的大魏,尚书台的权责愈发重要,六部尚书俨然比九卿更重了。
司马懿的族弟司马芝从太仆任上转任工部尚书,这并非靠的是司马懿的面子,而是司马芝本人在太和六年辛苦一年,以太仆之身应了朝廷征调,辗转豫州、扬州、青州、徐州四州,督促朝廷在这四州裁撤民屯,由苦劳酬功得来的位子,稳固的很。
在去年大魏全面裁撤民屯的形势之下,天下各州的民屯都被裁撤一空,自耕农的税赋也都普遍限制在了三成五的数额。
太和五年和六年边境战事不多,难得稳定了两年,给了大魏从容处理内部制度的时间。
当然,必要的军屯、关西羌人屯田以及营州半军事化管理的民屯还是保留下来了。如今军屯也只有扬州、荆州、秦州、汉中这些临敌的边境之处才有。
对于大魏的整个中枢、地方州郡官员乃至皇帝曹睿本人来说,一整年间操持这些事情,并不比打一场大仗轻松很多。
司马芝成了新任工部尚书,而民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