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2/12)
古人们更喜欢垫高一点地势,牌坊在前也在下,后头地势拔高一些,这样更能衬出气势。
而这里,不垫高就算了,还特意人为修凹下去,且凹得这么大。
怪不得先前自外面看向这里时,镇子里建筑物朦胧感很强,因为它们有一半其实是被遮蔽住的,只留下上半部分可以看见。
另外,台阶的造型也很奇怪,一般是两端边缘位置设计平顺光滑面,中间大部分面积都是供人上下行走的台阶,可这里,正中央位置则是巨大的光滑面,供人行走的台阶反而在两侧,很窄很小不说,还很陡峭。
往下走时,薛亮亮有时候还不得不侧着身,似乎行进于这里的人,都是小脚。
下了台阶,来到平地,入眼的是一条不算很宽敞甚至显得有些逼仄感的石砖路。
而且,这些石砖不是平铺的,全部是砖头竖起,用小面积那一端朝上,这样做不仅会耗费更多砖而且会加大施工量。
同时,因为岁月的侵蚀,再好的古道路面都会凹凸不平,而这里因为这奇怪的用砖设计,使得你想找一个可供脚掌平稳的落地的空地都是不可能的事。
每一脚踩下去,脚面上只有一小部分能踩实,余下部分都是空的,你得走得格外小心翼翼,一不留神就容易崴脚摔倒。
还好,前面抱着瓷瓶的女人,她走得也不是太快,薛亮亮还能跟得上。
等稍稍适应这种路况后,薛亮亮开始打量起两侧的民居。
民居布局很紧凑,整体上是江南水乡的建筑风格,白墙灰瓦。
每一处民居门口和道路之间,都有个半米不到的凹槽,上头则垫着石板,这应该是排水槽。
薛亮亮无法理解,在江底建排水槽的意义在哪里……除非,这座小镇是后来才入的江。
每个民居门口左侧,都有一个壁龛,里面燃着一根蜡烛,散发着绿幽幽的光亮。
起初,刚进来后入眼的这些民居门都是闭合着的,但很快,薛亮亮就看见敞开着的,里头黑黢黢的一片,看不真切。
薛亮亮的脑子里也浮现出一股不舒服的感觉,这种感觉不是来自于内心恐惧压迫,而是源自于一种不合理,尤其是在看见这些民居门后。
思索片刻,他终于想通了,是因为这些门的下面,没有门槛。
现代建筑自然早就舍弃门槛了,而且人们也看得用得都习惯了,可问题是传统风格建筑里,因门往往被设计得很高很长,所以一旦没有门槛,就会给人一种很不协调的感觉。
太过直接,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