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万民伞(6/16)
了。
此行拜会程夫人,张虞并没有抱着‘睡服’的想法。
既没有睡服’的想法,而张虞又为何主动请缨,其道理不难理解。
若是丑陋的陌生异性和你聊天,估计你的兴趣不会很大。但若是俊朗的陌生异性,纵使说话不是那么中听,你也会耐着性子多听几句。第2/2页)
“那以济安之意是?”
“万民伞!”
众人纷纷各露疑惑,不知张虞口中冒出来的‘万民伞’是为何物?又有何用途?
“这万民伞是为何物?”王晨疑惑地问道。
郭图思虑少许,说道:“莫非将百姓姓名绣于伞上?”
“然也!”
“伞者,为人遮风挡雨;官者,为百姓去难除灾。故官吏者可如伞,百姓为感激长吏仁德爱民,亲绣姓名于其上,是为万民伞。”
张虞微微颔首,笑道:“使君治豫州有功,而陛下不能深知其功,如能制万民伞献于陛下,使君功绩不说自明矣!”
闻言,在场众人无不明白张虞所说‘万民伞’的利害,上面有百姓名字,这不就是代表了百姓的民意?反而不就更加说明了王允的功绩?
须知万民伞出现于清代,在那个封建社会的末期,各种宣扬官吏政绩的形式已经被人玩烂了,这才诞生出万民伞这一事物。
刘宏虽说无大智,但却不是暴虐的君主。当他面对代表民意的万民伞时,必然会感慨万千,对王允的印象将会因民意而改变,毕竟没有君主会不喜欢好官。
“这万民伞是何样式,又当如何制作?”王盖问道。
张虞回忆为数不多关于万民伞的模样,说道:“以绸缎制为伞盖,伞盖下以锦条为流苏,条上绣有各家姓氏……”
“那需找豫州各士族帮忙?”郭图说道。
“正是!”
张虞点头说道:“此伞不可私制,当由豫州士民亲自织之。如若作假,将适得其反!”
说着,张虞看向众人,说道:“伞盖可由伯松请雒阳巧匠出面制作,切莫被宦官察觉。而流苏锦条由王氏提供,公则、德谋二君恐需前往豫州,招揽使君旧吏,令豫州士族绣名于锦条上。”
“需要多少士族?”郭图问道:“此事恐会得罪宦官,恐无多少士族愿意署名。”
张虞沉吟少许,说道:“我当拜会河南尹,请河南尹准汝南袁氏绣名于上。有汝南袁氏为名,另加颍川、汝南二郡诸氏,并添地方三老姓名,人数虽仅两三百人,但足以堪称万民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