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7章 雏形(2/3)
许婧也不急,等回复的时间开始理本子。
导演写本子和正经编剧不太一样。许婧见过他们戏文专业的同学写本子,对文本怀有非常崇高的敬意,经常自己给自己写沉醉了,写写改改,完美主义者很多。
导演就不太一样,导演写本子比较……怎么说,比较功利,起码许婧是这样。文本的优美她不懂,精妙的结构她稍微能欣赏一点,但总体还是经常被戏文的同学骂是块木头。
许婧脑内首先有个大概的需求,还是之前跟杨东健提的,她要做一个亲子互动的剧,要有父母角色,孩子营救,台上台下的游戏互动环节,最后大团圆结局。
这样的需求基本可以组成一个最简陋的框架,然后许婧就开始往里填东西:
最经典的三幕式戏剧结构,为了节约成本也要遵循三一律,时间、地点和行动一致,即剧情时间不超过一天、一个固定场景和只保留一条情节线;
第2/2页)
山海经的背景,什么妖怪比较有名,什么妖怪比较有趣,什么句子比较经典上口,可以直接摘来引用;
还有角色,父母最好有点小毛病,引起小朋友共鸣,但也不能太坏,不然家长不高兴,小朋友加点小爱好,最好是时下流行而家长反对的那种,最后打怪营救时这个爱好要派上用场,给小朋友的个性发展正名;
最后亲子和解,上个价值,走审批流程就能顺利很多……
这样零零总总的想法都被许婧填进最初那个框架里,逐渐也变得条理清晰,一个剧本的雏形大致完成。
等设计团队的人选敲定,就可以出概念图,走故事板,可视化呈现。
一切都没问题,就进入实排,而这又是另一番恶战。
许婧坐在电脑前,闭眼沉思。
心理上她已经很久、三十几年没有碰过任何种类的剧目制作了,而实际的时间线上她也只是个做过校园剧目、没有任何商业经验还被权威省话踢出来的菜鸟导演。
但她丝毫不慌。
她感觉全身都在发烫。
一种熟悉的、笃定的状态像母亲的羊水一样包裹着她。
深吸一口气,让中央空调的冷气进入自己身体里,慢慢降温,冷静。
许婧睁开眼,注意力又回到工作上。
现在这个剧本的雏形,唯一缺的也是她在这个剧里最想做的,互动的部分,游戏的部分。
这是许婧的盲区,她对实景互动的方式、技巧、装置一点概念都没有。
可能她的设计团队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