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常州上疏(3/4)
免出现太监地方官盘剥地方而百姓无法发声的情况,有利于商业发展;
开放海外商业贸易,减少对于内陆普通商贩的税收;
发行船引,增加国家财政,将财政压力转移到出海贸易上。
万历看着王文龙的文章,越看越觉得前后逻辑通畅,似乎这政策之中的道理还真是挺有说服力。
“这篇文章有些意思”
万历皇帝边看边暗暗点头。
他有下决心实行这三条政策吗当然没有,万历不是傻瓜,他当了这么久皇帝,也知道大明朝办事的方法,这三条政策每一条都涉及大量的权利分散和利益流转,想要实行一条没有个几年的忙碌都不太可能。
他没决心去做这样艰苦的工作,但是他却乐意于把这篇文章捧上高位,因为他已经找到搞事的抓手。
田义惊讶的发现万历难得露出了笑容,悄悄瞄了一眼皇帝此时正拿着的文告,他瞬间就有不妙的感觉。
这些文章他之前都已经是先浏览过一遍的,对于常州诸生呈上来的这三策记忆犹新。
田义连忙说“陛下,处理朝议需得谨慎呀。”
万历笑着点头“朕自然晓得,田大伴,记朕口谕”
朝臣们不是要他听意见吗他听就是了
旬报报社。
徐学聚脸带笑容同时又有几分为难的走到王文龙的桌前“建阳,咱们旬报这个月的利润算出来了,又比上个月高了五十两。”
王文龙笑着道“报纸销售的火热,我们总不能故意控制吧。”
徐学聚说道“万万想不到,咱们布政使司衙门有一日居然因为钱财太多而头疼。”
旬报在福州已经发行到第四个月,正是报账发了十一期,销量慢慢攀升到每期一千三百份上下。
这年头的书籍一版也就印个两三千册,不好卖的书,足够卖上半年才能消化得掉。
对比之下就知道旬报的销量数字多么惊人了。
这只因为旬报实在太有性价比,旬报现在已经发展到每期固定栏目就有三张十二个版面,内容包含时事新闻、商业信息、杂谈、文艺板块、娱乐板块。
即使是没有增加页面的情况下,每张报纸至少也有三万字,三张报纸就有十万字。
而这样一份旬报售价是八十文钱,相当于普通人家两三天的工资。
别以为这价钱贵,其实这价钱相当合算。
此时一部大部头也就是五十到八十万字的字数,而这样一部书的售价至少二两银子,一部分成十几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