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连城诀》风波(3/4)
来就是用来写人性之恶的,原作者这一段情节安排的极其有功底,正面人物连续被压抑,而且不给任何的释放机会,悲剧一个接着一个,让人喘不过气来。
中国传统的戏曲、结局大多都是喜剧性的,所有的悲伤都被终结,水浒传结局是好汉们被立庙祭祀,窦娥冤的结局也是窦娥的父亲考中进士回来让所有坏人得到审判。
这叫天理循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导致这年代的普通百姓对于悲剧情节的忍受力不是一般的差。
加上读者之前从来没有看过代入感这么强的,不少人已经全情投入,将自己想象成武侠之中的人物。
当大家接连看到连城诀的这段情节,许多人直接就崩溃了。
据说市面上说这段书的先生讲到此处许多听书的观众全都目瞪口呆,接着怒不可遏,无处发泄,甚至义愤填膺的百姓将好几个书摊都给掀了。
将之中的大侠丁典奉做自己偶像的福州打行,甚至直接上门想要抓着作者揍一顿。
过不了几天就连徐学聚也跑来问王文龙后续的情节发展藩台大人也是旬报的忠实读者。
旬报编辑部也受到影响,好多编辑出门都怕挨打。
王文龙惊讶于这份报纸悄然之间在福州已经有了如此的影响力。
面对读者的意见汹汹他也只能做出反应,王文龙让邓志谟在这一期的旬报之中多排版面,将原本发五千字改成发一万字赶快将虐主情节连载过去。
幸亏是这年代读者还没有接触过爽文,王文龙知道等到故事连载到主角用自己学会的武功大展神威的爽文情节肯定会再次引起读者强烈反应。
而读者一爽,怨气自然也就结束了。
这场风波前后延续了十几天,总算消散。
事后王文龙统计一下销量却是惊讶发现,让广大读者虐心的这几份报纸销量反而是近期旬报销量之中最高的,比其他期平均多卖了两百多份。
邓志谟和王文龙一起分析,感觉报纸销量增加一半是此时读者不愿意相信主角命运会如此悲惨所以买报纸前来验证,另一半原因则可能是因为许多读者生气之时把报纸给撕了,事后想要重新回看,只好又去多买一份。
与此同时,看了这一幕戏的冯元仲对于这份报纸也留下深刻印象。
王文龙留他在福州,不多说话,先给了他一沓报纸,让人给他泡茶装点心,精通于文艺的冯元仲只用一下午直接看的入迷。
冯元仲本来就是一个逍遥文人,对报纸行业如此感兴趣,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