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独抒性灵(2/4)
与滚锅汤”
吴山社追求的是改革文风,但所有文风都不是平地里生出来的,必然还要和之前的文学有继承关系,大家想要着意避免也避免不掉。
明显能够看出席浪仙对于社会是颇有怨言的,但是每一篇文章的末尾却又转而宣扬忠孝结义等等十分保守的伦理道德。
众人大赞席浪仙的演出。
这几天众人针对贺新郎的讨论居然真让他们解读出一些原作的韵味。
席浪仙的一段唱腔结束,众人便一起称赞。
席浪仙有些心动,他在苏州给人家做清客,收入总是不稳定,而且总觉得自己是趋炎附势之徒,以为非常羞耻。
席浪仙虽然带酒,但是开口却音律丝毫不乱
可是席浪仙生在科举难度不低的湖北黄陂,长在商品经济飞速发达,民间飞快变化的万历年间。
可王文龙抄的这一首词因为作者个性原因,气度意象放到千百年中都是词坛少见,倒是完美贯彻了吴山社不因循守旧的文学追求。
席浪仙做出一个思考的动作,恍然大悟“便是呢。黄粱饭好香也”
“好也”
席浪仙年少的时候上一辈的长辈以自己的经历认为席浪仙只要用心读书,以后肯定能有一番作为,可等席浪仙长大面对的科考难度却远非上一辈人可比。
大家感叹品评一番邯郸记,接着袁宏道起身道“这次来文会发现两枚文坛明珠,一是玉茗堂的邯郸记,一是王建阳的一阙半贺新郎。一者出世,一者入世,实在是两相映照,世间难得”
接着他长啸一声目光清明,居然把酒都给唱醒了。
可是他还有些犹豫,他在苏州并不只是为了谋生,同时也为了结交达官显贵,希望能有一个被举荐出人头地的机会。
如果能够去福州,凭自己能力挣一份稳定工资,起码对于他的内心会好接受很多。
这一段唱绵长精到,席浪仙声音悠扬无比,一唱起来周围人仿佛身临其境,看着一个已经看尽人世炎凉,再无尘世之恋的修行者。
席浪仙是此时名家,王文龙看出他有意向去福建,连忙趁机说道“那是福建布政使司衙门塘报房的产业,用了几十个人,正打算大办呢。浪仙大才,如果愿意投身报业,不如随我去福建做个编辑,肯定大有前途”
在这种情况之下邯郸记之中一切都是黄粱一梦一场虚无的人生观对于此时文人来说就成为一种逃避的方法。
席浪仙喝的半醉,酒酣耳热之际他拿起邯郸记的剧本就和叶昼则唱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