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吴江派与临川派(2/3)
俚俗。
就像文人画一样,枯山枯水思索半天才能解出其中韵味,反而能够更高的欣赏价值,若像画工做的画一样花花绿绿乡野百姓也能看得懂,那样就会失去格调。
而沈璟则极为反对汤显祖这一流派。
沈璟的“吴江派”提倡“场上之曲”,觉得戏曲如果不能拿到舞台上演唱就大减其价值。
“为什么戏曲要讲究格律,因为咱们写戏是作家写了伶人来唱,可没有神乐坊中的大家帮着参详谱曲,那怎么保证伶人能唱出来呢”
沈璟在场中大谈自己“吴江派”的写作思路
“作家按照曲牌的规则写作曲词,伶人按照曲牌的规则演唱,这样才能让艺人在台上唱起来顺口,一出戏也才算完整。所以格律是万万不能乱的。”
“用词俗一点没关系,关键是合格律,哪怕你的辞藻再是瑰丽典雅,不能唱,平仄韵脚不对,艺人开口就打嘴,这种东西写的再好那又叫做什么戏呢”
要不说沈璟是曲坛盟主,端着酒杯侃侃而谈,话中带上三分醉意,嬉笑怒骂都具风度,瞬间就把在场一众福建文人给折服。
骂完汤显祖,沈璟又开始大谈自己极力推崇的宋元南戏,认为宋元南戏没有经过官方整理,唱词中有大量市井俗骂,动辄朝人下三路招呼,但正是这样的语言才是真正符合百姓审美的语言。
骂到后来连自己早年创作的红蕖记也成为他开喷的对象,他认为自己早年的剧本过于骈丽,会出现观众听不懂的情况。
王文龙笑而不语,沈璟在后世远没有汤显祖知名重要原因其实就是太俚俗了,为了增加戏剧性在作品中加了大量滥俗套路,言辞又太粗俗,作品的品味很低下,而他所看重的音律在戏曲曲牌随时代改变之后也就只有考据上的意义,跟汤显祖的作品放在一起高下立判。
不过在此时沈璟还是有价值的,万历朝是一个艺术复兴的年代,明初中断的创作在万历年间的复兴由金瓶梅等作品带动,而继承自元曲的明代传奇就是由沈璟重新发掘的,他的工作让大家重新学会欣赏杂剧戏曲,总结音律,指导了后来者的创作思路。
要是没有沈璟明末好多戏班子都不知该怎么演戏,他的作品在此时人称“戏曲指南车”。
王文龙听了一会儿,悄悄从人群中抽身,婉拒了几个文人的邀酒,走出旁门。
“平保哥,过来一下。”
王平保在下人的桌上吃喝,正抓着个猪蹄啃的
满嘴流油,见王文龙叫他,于是放下猪蹄连忙跑了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