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脸皮巨厚!(2/3)
这最后一句说得有点突兀,但老人一点儿也不含糊,没接那根没墨水的笔,反而胸前口袋里摸出一根笔,提笔就写下了“宋婉清同志”五个大字,还乐呵呵地说:“振国啊,看来是个疼媳妇的耙耳朵哟!”
大伙儿一听,都哈哈大笑起来。
接着,众人又开始讨论下王新军去首钢的工作思路。
讨论中,赵振国脑中突然闪过一个人影,他有种感觉,那人比自己更合适跟王新军搭档去首钢。
不过现在时机不成熟,也不知道那人以后会如何发展,还是等时机到了再说吧。
琢磨老爷子的意思,新军大哥怕是最近就要去那边了,
看来他得抓紧时间再给大哥写点切实可行的东西了,但这个事情不宜大刀阔斧地干,比较适合,温水煮青蛙。
接着,中年人和王克立也发表了很多自己的看法,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了好一会儿。
老人又聊起了跟美国、日本做生意,也就是开放的事情。
赵振国对小本不太熟,他们那代人普遍对小本没什么好印象,连他自己上辈子最爱看的电视剧,就是各种“抗日神剧”。
但漂亮国,他还挺熟的,毕竟他还去敲过钟。
可此时此刻,他还是那个山里小子,这些地方对他赖说,都太遥远了。
因此,当老人问他的时候,他说:
“我媳妇是高中生,她比我学问高,她曾跟我说过一句话,叫做‘师夷长技以自强’,我琢磨着,是不是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不是一个意思?”
老人点点头,笑道:“看嘛看嘛,他说他不懂,懂得很嘛!”
中年人在旁边不动声色地打量着赵振国,这家伙总给他一种很奇怪的感觉。
不知不觉间,挂钟“当当当”响了十一声,中年人赶紧提醒说:“领导,时候不早了,您该回去了,明早还要...”
老人这才意犹未尽地站了起来,临走时还撂下句话:“隔两天还要来摆龙门阵哈,你俩娃儿把材料备伸展!”
...
一看都这么晚了,王新军就想留赵振国在这儿凑合一宿,赵振国直摇头,还凑近王新军耳边,压低声音嘀咕了几句。
王新军一听,脸上那表情别提多古怪了,差点没憋住笑出声来,这家伙,可真敢啊!
赵振国遛遛达达回了吴老头的筒子楼,刚把门一开,嘿,一根鸡毛掸子就迎面飞了过来。
干爹吴老头压根儿不想让他来,赵振国无奈之下,干了件大逆不道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