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首次献策(2/3)
平第一次看到吓得差点魂都要飞了。
他下意识就想用手拔,等外公用土办法,拿了块烧热的木炭靠近水蛭灼烧一会儿,让水蛭自然脱落的时候,种平发誓自己这辈子都不要再下田了。
现代人力收割稻谷都如此不易,何况古代,更不用说产量的问题了。
稻谷收割后,还要及时进行脱粒、晾晒处理,从而确保稻谷干燥、清洁,也能够有效的预防发芽、霉变等情况发生。
这都是要跟老天抢时间的。
现在去修堤坝,的确对往后的农事有利,可这也代表是要放弃这一季的农收,麦子可都是已经成熟了的啊
种平一想到那黄澄澄的麦田,眼前就忍不住浮现出自己外公那张沧桑的脸,和对每一粒稻谷的那种珍惜。
不行,得想个办法看看能不能救一救,要么提高修筑堤坝的效率,缩短时间,看不看能不能赶在收麦子前修好。
或者说直接改进灌溉体系等等,我一个学法到底为什么要考虑这些玩意儿啊,我也不会搞水利啊。
种平脑壳痛。
最终解救种平的还是高考题,他从没有如此感谢过自己的高中刷过的那些乱七八糟的题目。
“叔父,平有两物献上,或可解燃眉之急。”
种平回忆了一下写过的历史题,里面有提到元朝初年创造了麦笼、麦钐、麦绰合成为一整套的快速收麦器。
其中麦绰是一种竹篾编成的抄麦器,形状象簸箕而稍大,它的一边装有钐刃,当挥刃割麦穗时,麦穗自然会落到绰里。
而麦笼安装在下面有四个小轮的木架子上,用绳系在腰部拖着走。
割麦子的人用钐割麦穗,麦穗随着落向绰里去,这时就随手把绰里的麦往后倒到笼里,笼装满了以后直接拉到打麦场上。
王祯农书有记载说,这种割麦子的方法,一天可以收割十亩。
若是使用这样一套工具,就可以及时赶在雨季到来之前完成对麦子的收割。
而且这玩意儿吧,除了麦钐打造起来比较费时间外,其他的都可以用现成的农具改造出来。
哪怕是这个钐刀,实在来不及打造,用现在的镰刀代替其实问题也不大。
至于另一样东西嘛,那就是唐代的水部式。
里面关于水利修建和管理的相关方面已经阐述的还是比较清楚的,内容也相当完
备。
虽然说种
平没那个脑子能全背下来,可大概的措施他还是知道。
再加上他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