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黑帝设坛,白帝定水(5/14)
时咱们现今元州境内的各大水系都洪水肆虐,众生苦不堪言。
白帝治水二十九年,终见成效。
为了避免后世子孙再遭此患,他在每个水系都亲手埋入一块定水石,命人定期监测水位高低,涨落变化,记录其中规律。
并通过其中规律预测是否会有大洪水发生,以便提前做出应对,或是治水,或是迁民。”
听到这里,耿煊恍然,明白这“白帝定水石”到底是何物。
在今人看来,这其实也算不得什么。
可古人将其与“是否有大洪水”、“是否有干旱”联系在一起,并根据其变化做出相对准确的预测,那即便一块原本普普通通的石头,也将具备无与伦比的“神圣性”。
苏明煦又说,黑帝划分“古九州”,并于各州修筑“社坛”,这“白帝定水石”便是其最重要的基石之一。
一来,耿煊猜测是为了证明“传承有序”,今人的一切,都是在先贤奠定的基础上创建而来。
二来,“白帝定水石”的功能性,也是“社坛”所需要的。
譬如“白帝定水石”监测到有洪水即将发生,那无论什么祭祀活动,都要先靠边站。
又譬如,祈雨,本就是“社坛”最日常的功能之一,这同样少不了“白帝定水石”的参与。
“‘社坛’迁移,其他东西,只要是‘社坛’原有之物。
便是一砖一土,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木花草,都被迁移去了现在的朱州。
可这块‘白帝定水石’却给特意留了下来,因为此石是专门用于洙水的,迁去别处毫无意义。
再一个,周边国人对于‘社坛’迁移之事,也是有意见的,若是一点念想都不留下,同样不妥。”
“不过,‘白帝定水石’虽然留了下来,但迁移‘社坛’的举动,却让‘白帝定水石’产生了移动,失去了原本测水定水的作用。
加之到了稷武王时期,已经有更专业、更精确的测水、定水办法。
是以,‘白帝定水石’便在洙水两岸国人的围观下,沉入到了洙水之中。”
“沉入洙水吗?”耿煊轻声道。
“此后,历经大稷八百年,元帝近五十年,元帝崩后百六十余年。
这‘白帝定水石’一直都静静的躺在洙水河底,但记得此石之人,却越来越少。
三百九十六年前,洙水断流,洙水河道逐渐干涸,这块原本被沉入洙水河底的‘白帝定水石’却也得以重见天日。
但那时大家脑子里想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