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西周 第二章 成康之治(1/3)
卷四:西周
武王积郁病逝后,长子姬诵继位,号周成王。姬发一直到了四十二岁才生下这第一个儿子,非常高兴,在姬诵出生后不久就封他为世子。
姬发病重,不久于人世的时候,他放心不下年幼的儿子,便让自己最信赖的弟弟,周公旦辅佐姬诵。周公本来是被封到了鲁国的,但是为了辅佐侄子,就没到封国去,在成王亲政前代替成王“摄政”,注意这个引号。
周公是后世儒家重点歌颂的对象,是圣人的代表之一,所以品格绝对高尚,是不会觊觎侄子的王位的,汉室的“大忠臣”曹操也是自比周公的。但实际上,周公大概就是称王了,姬发的其他弟弟非常不满意,尤其是当时被派去监管商候的“三监”,管叔、蔡叔和霍叔。管、蔡、霍是这三位封国的名字。这三位联合了商候与东夷,起兵反叛,周公为了避免战争,表面辞去了摄政的位置,但后来又在成王的请援下率军东征平叛。
领兵打仗,周公可是一把好手,经过三年大大小小的战役,“三监”被灭,商候被诛杀,顺便灭了东夷几个皮痒的小国,于是西周政局逐步稳定下来。周公摄政第七年,“还政”于长大的成王。成王在周公的教导下,也成为了一位明智的君主,发展生产,安定国家,也没啥特别之处,就算是一位普通的明君吧。
周成王二十二年突发急病病逝,临终前命老臣毕公高和召公奭(shì)(燕国始祖)给儿子周康王姬钊辅政。毕公高和召公奭都是武王的弟弟,已是三朝元老,德高望重,对周王朝忠心耿耿,对维护初期周王朝的统治起到很大作用。康王在两位贤明老臣的辅佐下,延续父亲的政策,一时间国泰民安,两代王治理期间史称成康之治。成王本人奉行节俭,这还是比较难能可贵的,他觉得商朝亡国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贵族的骄奢腐败,于是制订了相关法规遏制骄奢之风。
周康王二十五年,周北部的鬼方势力逐渐强大,威胁到了周朝的边界,康王可能是想起了自己的祖先是如何武力夺取天下的,觉得鬼方不容小觑,于是调集了大量兵力讨伐鬼方,周朝连续打了两次胜仗,将鬼方赶的远远的,西周的疆域也得到进一步扩大。
周康王寿命不长,十六岁继位,在位二十六年,四十一岁病逝。成康之治是历史上最早记载的太平盛世,对西周初期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但到了康王后期,周朝开始出现衰乱迹象。
富不过三代这个俗语还是蛮有道理的,周康王在治国上的才能还是值得肯定的,但在教育孩子方面完全不行。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