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其次伐交之明方略(1/3)
侯胜北和荀法尚在北周见识过大河上游,如今亲眼目睹下游的景象,完全又是一副不同的观感。
上游多出于高山崇岭之间,下游却是在辽阔平原上翻腾。
大河九曲十八弯,彷佛饱受约束委屈的巨人一旦挣开枷锁挟制,得以施展一身伟力。
奔流到海不复回。
而大江有所不同,源巴蜀,出三峡,自江陵到建康绵延数千里,在南北之间静静地划出了一条天堑。
观赏了一番风景,两人重新回到舱中坐定,重拾此前话题。
这是他们少年时曾经辩论过的内容,此番实际参与谋划其事,不禁感到兴奋,又觉得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
荀法尚整理思路,开口说道:“本次出使的背景既然是周齐之间重燃战火,与北齐交涉,也当从此入手。”
侯胜北想起两年前送来的那条“周齐之间,拟有大战”的消息。
按照荀法尚的说法,他那时已经回国,那么这份情报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能够获知此事,此人在北周的职位不低啊。
荀法尚笑而不语,话题仍是围绕到周齐之间的大战:“如今两国在宜阳,已经牵扯拉锯一年有余了。”
他补充解释道:“你从军征战广州和江陵的时候,卧虎台那边的情报,是我在协助毛师处理。”
荀法尚知道好友尚不清楚周齐之战的情况,简单地作了说明。
战事的起因是由于北周的孔城防主能奔达为盗匪所杀,举城投向北齐。
河阳行台尚书独孤永业趁机占据了此地。
“独孤永业?”
侯胜北再次听到这个有些印象的名字,可不就是东征洛阳时,入城助守,尉迟迥久攻不下的那名北齐大将吗?
那一战的光辉,大多聚焦于赶来赴援的段韶、斛律光、高长恭,却极少有人关注独孤永业这名男子。
侯胜北由于亲身参加了这一战,深知此人的厉害之处。
能在十万北周精锐府兵的围攻之下,以二万寡兵,力保洛阳三旬不失,岂是凡将?
……
孔城毗邻宜阳。
而宜阳扼守崤函通道东口,乃是关中进入关东的桥头堡。
北、东、南三个方向,分别连结上党、新郑、南阳。
七国争雄时,秦国为夺取宜阳,掀起与韩国的大战,是其逐鹿中原的重要标志。
北周与昔日秦国的情形类似,已经据有关中和巴蜀,怎么会容许孔城落入北齐之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