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百十章:大排查(2/3)
>“肥田粉”的产量倍增不在话下。经过一年时间的建造,兴和城和东山堡之间一座城池拔地而起,城门楼子的牌匾上依旧是耿如杞的墨宝——永和。由此可见张家口外的城池应该是以和为贵,这让黄毅想起了后世的永和豆浆,有些哭笑不得。他开始担心,万一下一座城池老丈人给起名大和城,我怎么拒绝。不管怎么样,由于根据地的工业繁荣,商铺大量增加,导致城池里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多。兴和城、永和城、东山堡的常住人口达到四十几万。如今的张家口也约等于是黄毅的地盘,正常情况下有三个把总正兵驻守,所以也有三万多军属在张家口安家落户。张家口边墙到东山堡之间有十里左右,这块地方更加有潜力,经过几万人几个月的建设,上百座厂房,上千栋集体宿舍拔地而起。以后这里要成为一座拥有四五十万常住人口的工商业大城。根据地一开始就是合作化大生产,没有散居户,都是集中居住在农场、厂区、矿区、城区。根据地的大小盆地中散落着几百个大小不等的寨堡。这些寨堡有的属于农场、有的属于厂矿,都有厚实的寨墙,足够防备骑兵突袭。但凡不是在城池工作、居住的根据地人民,都必须集中居住在寨堡内。每一个寨堡都有刀枪盾牌之类的冷兵器,城池外围的寨堡基本上配发了正规军淘汰下来的火绳枪。根据地钢铁的产量每年都在倍增,质量不断提高,燧发枪的产量也是不断攀升。以后的寨堡不仅仅配发火绳枪,还要配发燧发枪,大型寨堡配备两门子母炮也是可以的。反正黄毅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根据地人民都拥有战斗力,鞑子、建奴来了,迎接他们的是火枪。没有散居的农民,基层组织的建立相对容易。根据地建立已经迈入第五个年头,黄毅真的做到了如臂使指。他可以通过层层下达的命令指挥到一个普通农户。根据地的每一个成年人都有组织,最基本的组织是八十到一百丁口的乡勇小队。由退役伤残军人担任文教员、镇抚官,选拔忠诚且文有化或者武力值高的担任小队长。文教员负责思想工作文化教育,镇抚官负责奖惩强化纪律,小队长负责日常工作。根据地农场的规模因地制宜,大型农场或许有几百丁口,场长有可能是中队长,手底下有三个乡勇小队。小型农场或许就是百八十丁口,乡勇小队长兼职场长,文教员兼职农场镇抚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