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法不责众(2/4)
未来的某一天,也出卖一下东吴大帝孙权呢毕竟麋芳和傅士仁二人,也早都已经有过这种背叛的前科了。
就像是那个在汉末三国时期,同样表现得反复无常的真小人孟达一样,起初孟达是当时益州牧刘璋的部将。
后来孟达又投靠了蜀汉昭烈帝刘备,得到了蜀汉昭烈帝刘备的重用,结果因为在关羽大意失荆州事件中。
对关羽的见死不救,而担心事后会遭到蜀汉昭烈帝刘备的追责,于是孟达就又投奔到了曹魏政权那里。
同样也得到了魏文帝曹丕的重用,按理来说这个时候孟达也应该消停下来了,可是偏偏孟达骨子里面就是一个不安定的人。
而蜀汉政权的丞相诸葛亮,就敏锐地发现了孟达的这一特点,于是孟达就又在蜀汉政权丞相诸葛亮的引诱下。
试图脱离曹魏政权,重新回到蜀汉政权的怀抱,这种想要在两头左右横跳,反复无常的小人,最后自然也得不了什么好。
被晋高祖司马懿,以一招兵贵神速,给轻松地剿灭了,成为了晋高祖司马懿脚下的一块踏脚石。
像是孟达、麋芳、傅士仁,他们这种反复无常、朝秦暮楚的小人,今天既然可以背叛自己原来所效忠的君主。
那么未来有朝一日,孟达、麋芳、傅士仁,他们这三个人未必就不会再背叛他们现在所效忠的君主。
所以像是孟达、麋芳、傅士仁,他们这些反复无常的小人们,又有什么好值得君主们信任的呢
反而是潘濬这种伪君子,虽然东吴大帝孙权,也未必就不知道,潘濬的这一系列表演,都是在惺惺作态而已。
其实潘濬本人,对于蜀汉政权和蜀汉昭烈帝刘备,也并没有潘濬自己所表现出来的那么忠诚。
否则潘濬就根本不可能会向东吴大帝孙权投降,也根本就不会主动的去向东吴大帝孙权请命。
要求亲自去平定昔日里潘濬在蜀汉政权的同僚,武陵从事樊伷和零陵郡北部都尉习珍所发起的叛乱。
用自己昔日里同僚的尸骨,来作为自己加官进禄的阶梯,再不济潘濬也可以像当初乐毅所做的事情那样。
主动地要求避嫌啊,不去向自己昔日里的同僚挥动屠刀,可是人家潘濬又是怎么做的呢
不光是没有主动的避嫌,反而还向东吴大帝孙权主动请命,要求东吴大帝孙权让自己去执行这个平叛的任务。
也算是彻底把潘濬自己之前,在东吴大帝孙权面前,所塑造的过去蜀汉政权忠臣形象,又给亲手地毁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