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作笑二国(4/4)
濬自己的真心实意的话。
那么潘濬这个人的心里面,到底是有多么的分裂啊才能够做得出来这种前后表现截然不同的事情来啊。
也就难怪写出了《季汉辅臣赞》的蜀汉政权官员杨戏,对于蜀汉政权的君臣都多有称赞和评价。
连陈寿在写《三国志蜀书》的时候,都大量的参考了《季汉辅臣赞》这篇文章之中的描述和评价。
并且还把《季汉辅臣赞》这篇文章,给附在了《三国志蜀书》的最后面,还评价杨戏这个人笃於旧故,居诚存厚。
那么杨戏又是怎么来看这个潘濬的呢,杨戏直接把潘濬和麋芳、傅士仁、郝普,他们这四个投奔了东吴大帝孙权的蜀汉政权叛徒,给全部都放在了一起。
评价潘濬、麋芳、傅士仁、郝普他们四个人是:‘古之奔臣,礼有来逼,怨兴司官,不顾大德。靡自匡救,倍成奔北,自绝于人,作笑二国。’
同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弟弟,“三苏”之一的苏撤,对于潘濬的所作所为也有一些相同的看法。
‘权克荆州,将吏悉降,而浚独坚卧不屈,权舆致之,浚伏床而泣,悲不自胜,其于所事,何其厚也。’
‘既而樊伷欲以武陵自拔归蜀,浚为权画策,自将讨平之,其于所厚,又何薄也。’
‘意者在君为君有,不得不然者乎吾闻乐毅去燕适赵,赵欲与之伐燕,毅泣曰:“昔之事燕,犹今之事赵也。”’
‘“毅若获戾,放于他国,终身不敢谋赵之徒隶,况其国乎。”使乐毅愚人也,则可乐,毅少知事君,则浚不得为无罪矣。’
大致的翻译一下,意思就是:当初东吴大帝孙权,平定占领了原本属于蜀汉政权的荆州地区时。
那些原本蜀汉政权的将军官员们,全部都向东吴大帝孙权投降了,只有这个潘濬(濬一作浚)躺在床上,不肯向东吴大帝孙权投降。
东吴大帝孙权亲自去探望这个潘濬,潘濬却还是趴在床上自顾自的悲伤哭泣。
那时的潘濬,对于蜀汉政权和蜀汉昭烈帝刘备,表现的是多么的忠诚可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