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挑三拣四(1/4)
甚至是直接出兵,亲自下场进行干预,这就容易使得农民起义军的目标过于的分散了,难以集中力量完成最重要的战略目标。
最后就是农民起义军,也往往都会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许多的农民起义,就是因为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
只关注到了他们眼前的这些蝇头小利和一时的胜利,而没有考虑到农民起义军未来长远的发展方向和最终的目标。
所以才会容易陷入到短期行为和盲目行动的陷阱之中,最终导致这一次的农民起义,无可避免地走向失败。
但是归根结底,这些农民起义的所谓局限性,其实也都可以归咎为是在人才方面的储备不足。
如果农民起义军,拥有足够的人才储备,当农民起义军,需要与朝廷的军队进行作战的时候。
有精通兵法和指挥的专门人才,来指挥农民起义军进行作战,帮助农民起义军战胜朝廷的兵马。
当农民起义军的首领,因为看不清起义军的前路,不知道未来到底应该何去何从,陷入到了迷茫之中的时候。
有拥有着战略眼光的智谋之士,来专门为农民起义军的首领答疑解惑,帮助农民起义军的首领找到起义军的前路。
当农民起义军缺少武器装备,不敌朝廷军队的强弓和硬弩的时候,有精通武器装备打造的专门人才。
可以帮助农民起义军,打造各种的武器装备,拉近农民起义军和朝廷兵马之间的武器装备差距。
当农民起义军,被外部的势力掣(che)肘(hou),左右为难的时候,有能言善辩,长袖善舞的外交人才。
可以帮助农民起义军,在各个外部势力之间左右逢源,借助这些外部势力的帮助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起义军的利益。
但是当一支农民起义军,真的拥有了以上这些特殊人才们帮助的时候,那他们还是一支农民起义军吗
毕竟那些真正具有上面那些才能的特殊人才们,又有几个人能够落魄到,去参加农民起义造反呢对不对
人家自己扯个旗子,自己干不行吗就像是唐高祖李渊当初干的那样,也只有像是唐高祖李渊这样。
真正的世家门阀,才会在造反伊始,就拥有上述的全部人才储备条件吧,最起码这样造反成功的概率,也确实要更高一点。
所以眼下‘太平道’,居然能够从茫茫的人海中,摸出来了这样一个既有谋划能力,又愿意跟着他们‘太平道’一起造反的“智谋之士”。
那么‘大贤良师’张角也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