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张裕(1/4)
可以说张裕这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但是俗话说的好:打人不打脸,骂人还不揭短呢。
尤其是张裕骂得这个人,还是他未来的老板的时候,那张裕日后的凄惨下场,就已经可见一斑了。
但是张裕当时骂蜀汉昭烈帝刘备的时候,肯定是骂的痛快了,可也从此让蜀汉昭烈帝刘备,把张裕这个人给彻底的恨上了。
后来蜀汉昭烈帝刘备在夺取了蜀地后,张裕也就一并跑到了蜀汉昭烈帝刘备的麾下效力。
可是蜀汉昭烈帝刘备,却常常会怀恨张裕曾经对他的出言不逊,再加上又忿恨张裕经常泄漏天机。
其实这也要怪张裕自己嘴不严实,经常会在私底下,把自己占候到的事情,和别人进行分享。
关键张裕占候到的事情,还十分的准确,这又怎么会不受到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忌讳呢
于是蜀汉昭烈帝刘备就以张裕,在劝谏争夺汉中一事上没有占候应验为理由,将张裕给投进了监狱,打算要杀掉张裕。
连诸葛亮这种贤人,都上表为张裕求情,请求蜀汉昭烈帝刘备,宽恕张裕这一次的罪过。
可是蜀汉昭烈帝刘备却直接回答说:“芳草、兰花丛生门庭,不得不铲除。”
也就是说,蜀汉昭烈帝刘备其实是知道张裕这个人,确实是有真才实学的。
可就是因为他蜀汉昭烈帝刘备看张裕不顺眼,哪怕你张裕的确是一个芳草、兰花一样的人才,可是既然长在了不对的地方,那就必须要杀死、铲除他张裕。
于是张裕最终就这样,被蜀汉昭烈帝刘备给杀死了,并且还被弃尸于市,下场凄惨无比,也就难怪张裕经常会摔镜子了。
由此可见,没有胡子这件事情,的的确确是蜀汉昭烈帝刘备心里面的一块逆鳞了,属于是谁碰谁就要死。
不过也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华夏古代其实是将男人的胡须,详细的分为了三种称呼。
比如说:嘴唇上边的胡须,就被称之为是“髭(i)”,下巴上的胡须,就被称之为是“须”,而两腮边的胡须则被称之为是“髯”。
正因如此,“先主无须”的意思,应该是指蜀汉昭烈帝刘备的下巴上没有胡须,而不是说刘备完全不长胡子。
可能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嘴唇上就长髭了呢也可能蜀汉昭烈帝刘备的两腮边上就长髯了呢而且正好陈寿就没有纪录。
而张裕讽刺蜀汉昭烈帝刘备是“潞涿君”,意思是“暴露的猪屁股”。
暗喻蜀汉昭烈帝刘备的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