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昆仑山警告》(2/4)
处在进攻的氛围里。
寇准每每上奏,必言:“陛下,大唐何以强盛?在兵强马壮,更在于进攻意识,尤其是朝廷的意识和志气,人无志不立,国无志遭人欺,我大宋以武立国,以文治国,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眼下,敌人进攻迅速,来势凶猛,就是认准我们不敢主动进攻,尤其不敢远征,我们为何要一直处于守势?禁军70万,哪怕培养30万骑兵,幽云十六州,便可拿下!没有长城护防,我们就会一直被动挨打!如今契丹人退却,是回去休整,否则还会再次进攻!我们要改变国策啦!”
大臣陈尧叟道:“寇大人,每次言兵,只讲进攻,忘记先皇了吗?我军如今精锐之师不在进攻,劳师袭远,兵家下策,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之上者也!”
“哼哼哼!”寇准看他都不看,笑道:“如何屈人之兵?”
“一个字,守!君不知《墨子》中……”
寇准不等他说罢,“鬼扯!如今情形,还守个屁啊!你怕不知傅潜怎么流放的吧?陛下,这一路走来,敌人退却,是守出来的嘛?”
“难道就不能谈判嘛?”参知政事王钦若冷静道:“大宋建国快40年了,百姓安居乐业不好吗?”
“这是两个话题。”寇准不看他。
皇帝走下龙椅,“王爱卿说得不错,难道就不能谈判嘛?契丹人也是人,他们吃喝拉撒,也得需要钱粮,自古以来,开国不到百年,宜用老子之道,怀仁四方,我大宋又不缺钱粮布匹。”
陈尧叟道:“官家所言极是!自古开国,国策宜对百姓谋福,百姓才会支持我们,汉唐无不如此,好兵者国运不昌,国祚不隆,我朝眼下以文治国,不轻易言兵,否则必伤国体!陛下圣明!老子道: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契丹不可能一直处在强盛的兵锋上。”
“你指望他们自己虚弱下去?”寇准挥袖子,“各位道德楷模,你们知道你们在说什么嘛?知道边防为何有百姓参加叛军?契丹长年掠夺他们,民不聊生,有些将领毫不吝惜百姓,一起盘剥搜刮,不让他们打契丹,他们就欺负百姓,请问,哪一个是你们说的老子治国之道,你说《道德经》,可知阴阳之道?老子云: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我们壮吗?我们是懦弱!敌人壮嘛?敌人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吗?我就问一句,如果将来契丹举兵南下,要打到我们的帝都!请问你们如何收拾?不抵抗,符合道吗?符合你们的懦弱之道罢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寇准!你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