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事实首辅袁可立(4/5)
,李若星道:
“转任暂且不急,现在有一件事更迫切。”
“光禄寺少卿周延儒,已经主动把非法收入上交,并且把自家财产申报,请求在所有官吏中推行这个制度。”
“礼部尚书温体仁响应,已经要求礼部各衙门实行,以示清贵官员为官清廉。”
“我已经打算把财产申报制度在吏部实行,避免他们在官员选任时徇私舞弊。”
“科道官员有监督官员职责,更应该把自身财产申报。以免他们徇私枉法,辜负监察责任。”
袁可立听得点头,也明白李若星为何这样做。因为李若星就是被皇帝以清廉选在吏部的,“民之一丝一缕,皆民之命也”这句话,现在都挂在都察院廉政总署里。
在礼部主动申请在下属衙门中实行财产申报后,李若星作为以清廉著称的吏部官员,当然要立刻跟进。否则就可能被人讥笑,有坏了名声之危。
袁可立如今负责戡乱救灾,同样也觉得选拔清廉的官员很重要。否则朝廷的救灾款拨下去,到不了灾民手里。
眼看李若星有这个想法,他当即点头答应,要求在场官员,都推动官员财产申报。先拿科道官员开刀,查他们的底细。
东林党的官员,有像李三才那样有贪污嫌疑的,但是大部分人,都标榜清正廉洁。就连家中豪富的钱谦益,在写出《恒产论》分散家产后,对财产申报这件事也很有底气。
面对袁可立的要求,他们纷纷响应,这些人率先以身作则,前往廉政总署申报财产。然后以成基命为首,在都察院展开自纠,要求所有科道官员申报财产。
这下科道官员再也顾不上在朝堂上兴风作浪了,因为他们的官位,正在受到威胁。
这个威胁还不是被强权打压,而是以清查贪污受贿的名义。如果以这样的罪名被罢官,他们以后想起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毕竟因为劝谏被皇帝罢免是荣耀,但是带着贪污受贿的名声被罢官,可没有人同情他们。
纵使有机会被起复,也要带着污点。
所以他们一个个忙着处理自己的事情,消除潜在祸端。
朱由检这个皇帝没出面,朝堂上勇于任事的大臣,就把他们收拾得服服帖帖。
科道官员的风头,彻底被打压下来。
这让深居宫中,故意避开这件事的朱由检很是满意,认为以袁可立为首的文官,通过了他的考验。
这些人既没有和科道官员一起威逼皇帝,也没有趁机排斥阉党残余官员,大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