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平辽的必要性(2/4)
中有了成见,朱由检决定问个北方人,询问户部尚书毕自严道:
“毕卿是户部尚书,可有什么良策?”
毕自严在皇帝从京城大旱说到陕西大旱后,一直就考虑着这件事,闻言顿时回道:
“若是京城、陕西大旱,中间的山西一带,必然也有旱灾。”
“到时需要救济的,很可能不止陕西一地。”
“当务之急,就是在受灾的地方储备粮食,检查各地粮仓。”
“若是仓储不足,应该尽快补充。”
这是非常迫切的事情,朱由检看向太府寺卿郭允厚,问道:
“卿是太府寺卿,粮储之事,现在由太府寺负责。”
“以京城、山西、陕西的储备,能否应对大灾?”
郭允厚不敢打包票,说道:
“魏逆乱政以来,朝廷事务纷乱。”
“太府寺刚刚设立,对地方粮仓多有不明之处。”
“臣请派遣官员,巡视各地粮仓!”
朱由检微微点头,对这个回答虽然不是很满意,却知道郭允厚还算是有心做事的,下令道:
“户部和都察院派遣官员,巡视各地粮仓。”
“先从陕西、山西、京城以及运河沿线的粮仓开始。”
“如果发现缺额,令当地官吏尽快补足。”
“八月之前补不上的,就罢免他们的官职、罚没家产去填!”
“对新科进士的培训要抓紧,让他们做好去地方救灾的准备。”
群臣听得噤若寒蝉,知道皇帝又拿扩招的进士,威胁朝廷官员
他们若不听话,自然有新的官员代替。
这让他们的主动性总算高了一些,专督河道侍郎李从心道:
“臣以为既然遇到旱灾,应该兴修水利,鼓励当地抗旱。”
“只要稍有收获,就能减轻朝廷的救灾压力。”
工部尚书薛凤翔,同样赞同这一点。他还提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以工代赈、兴起大役,让民众能够糊口,以免流离思乱。
这个办法,让朱由检颇为赞许。知道以工代赈,是救灾常用的手段。
春秋时的管仲就说过:“若岁凶旱水泆,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
宋人董煟在救荒活民书中也写道:“流民至莫若修堤浚河兴水利,公私两便。”
大明在救济灾民的时候,经常实行以工代赈。
所以朱由检在薛凤翔提出这个办法后,让他整理以前的工赈措施,制定完善的制度。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