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舆论天才和科学(3/6)
张溥不知道皇帝在犹豫什么,继续道:
“学生看当前的《京报》,写得大多是政事。”
“除了朝廷官员的任免外,就是各衙门的政令。”
“这样一时能吸引人,但是时间长了,民众就不关心了。”
“只有衙门的官吏,才会一直看报。”
说着自己对《京报》的看法,张溥提出建议道:
“其它《京城晚报》《京城新闻报》等报纸,也是大同小异,只是发行的时间有不同。”
“这些内容重复的报纸,实在太浪费了。”
“学生以为应该有一份专门面向士人的报纸,吸引全天下的士人,都去购买观看。”
这个建议,让朱由检耳目一新,觉得很有可行性。
因为他的规划中,就有让报纸分类,专门报导某一方面内容的想法。新闻报、文艺报等名字,就是由此而来。
只是如今的报纸市场还不大,也没有那么多的新闻,这些专门的报纸稿子不够用,才办成综合性报纸。
等到以后报纸市场大了、写稿子的人多了,这些报纸必然会走向专门化的。
张溥的提议,则是另一条思路。他不是针对某一方面内容,而是针对士人这个群体办报纸。刊登士人喜闻乐见的内容,吸引他们购买。
以张溥写文章的才华、还有他在士子中的名声,确实有能力把专门针对士人的报纸办起来。
以当今天下的情况看,士人也是购买报纸的主力群体。
『这种报纸,在现在潜力很大啊!』
『不能只让张溥来!』
朱由检想了一下,觉得需要有这种报纸影响士人思想,说道:
“张卿的提议不错,朕允许你办一份报纸。”
“只是你以前没有经验,朕让钱嘉徵帮助你。”
“钱粮从内府划拨,尽快把报纸办起来。”
“这份报纸的名字,张卿可想好了?”
张溥在认识到京城舆论被报纸掌控后,就有了办报的想法。听到皇帝允许,当即道:
“学生是打算在太学办报纸,所以称为学报。”
“如今有陛下许可,又有大明通讯社参与,可称《大明学报》。”
“向全天下的士子征稿,并且发行全国。”
他对报纸的了解还很多,知道带“大明”字样的,不能随意使用。
如今在有了皇帝许可后,那是能够用了。
朱由检听着《大明学报》四个字,感觉太文气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