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重制礼乐(3/5)
信。
刘宗周现在已经明白,自己并不是递错了奏疏,而是皇帝故意把自己的奏疏删减,裁成这个模样。
这让他心中极为生气,觉得皇帝在操弄权术,不是尧舜之君所为。
一时之间,他竟然有些心灰意冷,觉得自己是不是把一腔热血错付了,竟然会相信皇帝真的想成为尧舜之君。
好在这个时候,刘若愚按皇帝的嘱咐,说出一番话来:
“先生知道为何汉武改制能成功,建文改制却失败吗?”
刘宗周被吸引了注意力,心中有所思虑却都没有答出。刘若愚见此说道:
“这是因为建文君的力量和权术,远远不及汉武帝啊!”
“周公制定礼乐,也是靠东征建立的威势。”
“所以先生对辽事的看法,陛下并不赞同。”
“为了避免分歧,影响重制礼乐。陛下在刊登奏疏时,命人删减了一些内容,以免刊登之后,徒然引起争论。”
“陛下说,先生的本事是在学问上,不应该为军事财政等琐事劳心。”
“昔年方孝孺等人胡乱插手的教训,先生应引以为戒啊!”
刘宗周闻言默然,同样想到了这件事。作为一个浙江人,他对方孝孺不可能不了解,甚至还很推崇,辑录过方孝孺的《正学录》,写了几篇文章。
即使惋惜于方孝孺等人遭遇,他也不能不承认,这些人在军事上是有很大问题的。否则也不会让一个藩王,数年打下天下。
所以,在听到刘若愚的话语后,他接受了这个说法。认为自己这个没上过战场、也没经历过多少实务的人,在军事和财政上的能力,确实无法得到别人信任。
皇帝都是这个态度,其他人就更别说了。他的那些观点如果刊登出去,很可能引起相关人士反击。起不到多少作用不说,还会冲散践行尧舜之道这个主题。
所以那些内容确实该删,不能影响重制礼乐的大计。
而且,刘若愚还按皇帝的嘱咐,向他道:
“先生这些年来,应该写了不少文章。”
“陛下有意将先生的文章辑录,编为一套文集。”
“这份文集中的内容,陛下丝毫不改。”
“先生若想把奏疏全文发出去,可以放在文集里。”
这个承诺,让刘宗周最终叹了口气,向着皇宫方向拱手道:
“陛下深谋远虑,臣刘宗周受教。”
“只是希望下次这样做时,要提前告知一下。”
“不能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