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京报专刊(2/5)
着,牛金星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声音,一个孩童高声道:
“卖报!卖报!”
“《京报》会试专刊,刊登历年会试题目和参考答卷。”
“有志会试的举子,都快过来买啊!”
声音清脆,从外面的巷子传出。
牛金星好奇之下,走出旅舍查看。
到了外面,只见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童,挎着一个布包,被一群人围着,正在贩卖报刊。
这份报刊的名称,正是在京城颇有名气的《京报》,首页写着会试专刊四个大字,被装订在一起。
以牛金星的眼光来看,这份报刊印刷得颇为精美,纸张质量好不说,字迹也很清晰。
相比那些印刷模糊、纸张质量很差的报纸,《京报》专刊的质量,更近似于书籍。
所以他当即有了兴趣,和其他人一样取了一份报刊,询问道:
“报刊怎么卖的?”
“要多少钱一份?”
那小童道:
“这是宫里用的开花纸,用金属铅版印的,全天下独有一份。”
“一份一两银子,概不讨价还价。”
牛金星听得咋舌,觉得实在是太贵了。
大明书籍的价格,一般在三分到五分银子,一两银子能买二三十本。
现在一份报刊就要一两银子,让他觉得实在是太贵了。
难怪很多人只是翻看,却没出钱购买。
这周围住着的举子,都是不怎么富裕的,花一两银子买本书,当然要仔细考虑。
不过,牛金星却不在此列,他父亲是鲁王府正八品纪善,家里虽不算豪富、却颇有些余钱。之所以住在这边,是想和同乡举子联系。
所以,在翻看了一下这份报刊,认可了它的质量后,牛金星爽快地掏出五两银子,买了五份报刊——
一份要自己留着,其它几份打算回乡送人。从京城买到的东西,带回家自然更宝贵。
可以说,他已经想着如何打道回府、回家后如何交待了。
在他买了之后,又有几个举子,咬牙买了报刊。
不一会儿,这孩童便把书包卖空,回去取报刊了。
其余没买到的举子,顿时连道可惜。但是他们又舍不得花一两银子买,只能向购买报刊的人借着抄写了。
牛金星便遇到一个人,向他借报刊抄写。
此人也是河南人,来自开封府杞县,和洛阳府卢氏县的牛金星,勉强称得上同乡。
牛金星之所以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