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大明印刷工坊(4/5)
的过程,可以称为浇版。它和雕版更相似。只不过是浇铸出来的,不需要刻字工匠一点点雕刻,更加快捷方便。
可以说,这种铅印是活字印刷术和雕版印刷术的混合,不是铅活字直接印刷。
朱由检的思路,就是仿照这种铅印,用雕版代替活字版,再用纸型或泥版、蜡版,浇铸出铅版或蜡版、泥版,用于最终印刷。
他不知道这种办法能不能用,但是理论上没有问题。这几种组合都试试,总有一种适合。大明的钱粮再困难,试验这些东西还是没问题的。
不过在他心中,最适合的还是纸型和铅版的组合,这是后世所证明的,最适合的材料。
但是纸型这两个字,朱由检虽然在很多民国作品上看到过,却不清楚它是怎么做的,用的什么特殊纸张。只能让工部摸索,试试哪种纸张适合。
作为纸张的发明地,中国有数千年的纸张使用经验,各种纸的种类,可以说数不胜数。朱由检对此还是还是有信心的,下令道:
“谁能解决纸型,朕就册封为百户。”
“解决雕版蜡版混合印刷术、纸型铅版混合印刷术的工匠,朕都会有重赏。”
直接开出了赏格,让工部的人试验。
一个百户的头衔,而且不是世袭的,朝堂上的官员大多不是很在意。
唯有薛凤翔很是激动,知道皇帝真的对工部有想法。
这还不止,朱由检又说道:
“印刷所需要的雕版、蜡版、泥版、铅版、纸型等材料,还有纸张、墨水等等,都需要综合考虑。”
“分成几组工匠,哪一组做得更好,能够以最低的成本,印刷出较好的质量,朕就会有重赏。”
“工部要整合朝廷所有印刷机构,成立大明印刷工坊。”
“其中宝钞工坊属于户部,报刊工坊属于通政司。”
“但是技术要交流,相互促进,互通有无。”
给工部增加机构,开始第一步调整。
大明印刷工坊,是朱由检在大明通讯社之后,成立的又一家单位,可以说是朝廷直属工坊,类似后世的央企国企。
薛凤翔听到这点后,更加确定了皇帝对工部有想法。投靠皇帝的想法,又浮上了心头。
只是这件事关系太大,他还没有想好。决定先把大明印刷工坊办起来,让皇帝看到他的能力。
他决定把工部尤其是文思院的工匠集中起来,专门解决这个问题。
文思院三千多名匠官,不相信没有人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