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井田封建(2/4)
。
只是官员在开了这个口子后,就开始不断扩大,到了嘉靖二十四年,终于制定正式的优免则例。
但是那时优免最多的京官一品,也不过免粮三十石、人丁三十丁。
谁也无法想到,仅仅二十多年后,徐阶就是靠这条政策,拥有了几十万亩土地。
地方官员根本不敢查他们拥有的土地多少,又该优免多少。
优免这种事情,几乎成了全免!
如果只看朝廷规定的优免则例的话,朝廷免掉的税收并不多。但是实际执行时,这个漏洞却很大。
后来为了防止优免变成全免,万历年间又把优免定为田亩,一亩田准免三升,最高是一千亩。
但是地方官员根本不敢清查,不敢按千亩标准严格执行。甚至出现地方官员把优免田亩提高十倍、按这个标准清查土地时,前任内阁首辅表示要亲自解粮进京的事情。
可以说,优免在某些地方被执行为全免,已经是个事实。
想到那么多的土地需要优免,甚至被隐匿了更多土地,朱由检就忍不住心痛,恨不得立刻惩罚他们偷税漏税。
但是这些人又多是朝堂高官、或者退休大臣,朱由检这个刚登极的皇帝,根本不可能在这时动他们。只能把土地多的家族先挂出来,让人们都注意他们的税收问题。
同时,他决定在打击阉党时,也加上偷税漏税这一条。根据万历年间定下的优免条例,严查附逆官员的偷税漏税。
以后,朱由检还打算收紧优免,甚至废除所有免税规定。让贵族官员士绅,都要一体纳税。
闪过这些念头,朱由检又询问道:
“辽东如果收复,会有多少耕地?”
兵部尚书袁可立道:
“按照万历年间清丈数据,辽东都司有两万九千余顷耕地。”
“嘉靖年间是三万八千余顷。”
“多少?”瞪大眼睛,朱由检实在不敢相信这个数据。
他总算知道孙承宗为何拿屯田五千余顷的功绩来回说了,因为万历年间整个辽东才两万九千余顷耕地,孙承宗能在关外那一小片地方屯田五千余顷,真的是大功绩。
这个田亩数字,朱由检真的不敢相信。就算是嘉靖年间的三万八千顷、三百八十万亩,朱由检也不相信——
就算现在的生产力落后,东北三省只开发了辽宁的一部分,至少也得有千万亩吧?
二百九十万亩、三百八十万亩,只有这个数字三分之一。
官员隐匿土地的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