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3章:‘做香肠’(2/3)
见的‘做香肠’环节,严建峰道:“集邮的话题很好,我们稍后再拍一遍。另外,苏杭,关于你的文章手稿,也先说说自己的想法”
这么对词一番,重新开拍,又不断磨合反复。
终于,经过一上午的拍摄,少年作家‘参商’的各种生活细节,还有对参商父母的采访,顺利完成。
另一方面,这个上午,摄影机内,只有主持人和苏杭以及部分亲人邻里,摄影机外,无论是苏家的院子,还是门外的小巷,到处都是人,有看热闹的街坊,有市政府的陪同,有央视的工作人员,还有本地的各式媒体。
毕竟央视啊!
何况……这次的采访,虽然核心是某个少年,但与河元上上下下都有着密切的关联。
于是,上午的阵仗,反而是接下来几天最小的一个。
下午就到了河元市图书馆。
地点是苏杭提议,钟长林与市政府沟通之后,也达成一致,简单来说,是一次‘重演’的捐赠仪式,博艺出版社向河元市各所学校捐赠《数不清的流年》总计000本。
这件事其实已经做过。
不过,‘做香肠’嘛,类似的重演,圈子里也司空见惯。
既然决定了这次采访,少年作家的第一部小说合集《数不清的流年》是个绕不开的话题,这边提出,央视也乐得配合。
第二天是0月日。
国庆。
今天拍摄的内容也是这次的重点之一,‘送戏下乡’。
很巧,桑河酒厂的巡演正好到了苏氏的老家,位于河元以南中岳山脚地带的东麓镇。
苏杭当初构思的封闭式巡演,就是因为记起东麓镇上的电影院。这在中原地区可谓普遍,上到城市下到乡镇,很多地方早些年都统一建造过类似的影院剧场,通常一两千人的容量,用途也广泛,能放电影,能开会,也能唱大戏。
河元市区到东麓镇有五十多里路程,一行车队早早出发,抵达时也已经是上午的九点多钟。
颠簸一路,到了地方,大家不得不短暂休整,才赶往镇上的电影院。
这边也提前做了大量的准备。
周围不仅有‘送戏下乡’的横幅,还有诸如‘欢度国庆’之类的标语。
苏杭与摄制组穿过大批民警维持下秩序井然的等待百姓,提前一天过来布置的市里领导和郑春等人迎上,一番沟通,决定先开演。
再不开就中午了。
今天这一场是《花木兰》。
招呼过,提前选定的群众开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