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封堵河口(5/6)
刘慧娘每走到一处,便有百姓热情的打招呼。
“刘参军来啦。”
“您又瘦啦,可得注意身体啊。”
“真是善良的观音菩萨。”
刘慧娘面对众人的问候,微笑颔首。她天资聪慧,用了半年时间就把半山神尼的学问都学会,但真正用于实践才发现,这可能需要自己用一生去琢磨才能参透。
“入世也是修行啊。”
..........
东京,汴梁城。
黄河水早已退去,但满朝文武却并不开心。
因为河水冲毁了开封周边诸县的秋粮。不说颗粒无收吧,也差不多是半袋粮没有。
更严重的是,没人去组织救灾,也没有人去组织复耕种植冬小麦。
梁山兵马屯驻于兰考,距离东京开封只有一日路程,骑兵半天可到。这种情况下,谁敢主动请命去组织复耕
汴梁城内自己吃的粮食都短缺,救济灾民需要口粮,复耕需要种子,哪儿来好不容易种下,梁山兵马再一来,不都是他们的了么
“听闻那晁盖于黄河决口处装神弄鬼,封堵了缺口。世人皆知,那三条蛟龙是太子殿下所斩,却被那晁盖捡了个便宜,实在可恨!”
太子赵桓的老丈人,武康军节度使朱伯材跳出来为太子鸣不平道。
“还有林国师。”
徽宗纠正道。
“是,是,陛下说的对。我等意思是,此刻情况危急,梁山没有礼义廉耻,且穷凶极恶。臣恳请陛下西狩成都,由太子监国。”
朱伯材再提迁都之议。
这次不但大臣们没人立刻反对,连徽宗都在琢磨此时的可行性了。
“不可!”
这次反对的不是别人,恰恰是太子。
你们都跑了,让我留在这儿监国,这是嫌我命大吗还岳父呢,出的什么馊主意!
“父皇春秋鼎盛,孩儿懵懂无知,仍想日日在父皇膝下尽孝,接受教诲,不忍分离,父皇你要看到我的真心啊。”
说着说着还哭起来了。那叫一个伤心欲绝,闻者落泪。
连徽宗都觉得把赵桓一个人丢在这儿不地道,于是干咳了两下,表示汴梁监国之事再议,说说哪儿有地方可去吧。
这时候只能老太师蔡京出面了。
迁都之议,无论最后成与不成,都会在史书上留下骂名,好好的迁什么都
纵然蔡京一百二十个不愿意,但为了满朝朱紫们的身家性命,这东京汴梁也是不敢待了。必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