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苦练内功(3/6)
精神。
而要改变当下这种思想状态,必须在文化领域大刀阔斧的整顿宣传,同时用一套奖励系统进行引导。
大宋文臣为了压制武将,各种场合引导舆论,把“保家卫国的军人”与“贼配军”划成等号。
这种舆论倾向必须纠正过来。要用开拓精神,取代犬儒思想。
为此,晁盖再次化身“文抄公”,抄袭十几首歌颂军人的歌曲;组织梁山武院进修的军将,一起编写歌颂梁山将士的舞台剧本;撰写话本歌颂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擒杀单于冠军侯、投笔从戎班定远、虽远必诛汉陈汤、力挽狂玩冉天王、追亡逐北有李靖、攻灭高丽苏定方、固守安西白发兵.......
当然,还少不了高粱河车神大逃亡、檀渊之盟纳岁币、庆历议和大割地、北方汉民亡国奴等近代戏码。
通过强烈的对比,让大家看一看,有军人保家卫国的强盛时代,和家犬守家的大宋有何区别。
三千巾帼营分成一百个小剧团,在军兵的保护下,深入各县前去宣传。
梁山书局,采用铅字印刷术,大量印制新式课本和历史名人传记小故事。
率先完成官制改革的登州十县采用新的课本,学习语文、数学、历史、自然、品德、神话。
在历史一课中,大力宣扬保家卫国、开疆扩土的众多民族英雄。
在思想上慢慢扭转百姓对军人的印象。
当然,只靠宣传还是有些浅薄。还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让军人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
汉唐百姓是天生的勇猛么并不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设。汉唐百姓的勇猛,与军功授田、加官进爵的奖励机制密不可分。
而大宋却将对士兵、武将严加防范,军功只赐布匹和铜钱。最高的一等功给布十匹,钱十贯。
很多士兵一辈子都立不了功,即便立功,赏赐也会被上官所夺。而且士兵都是终身制,被刺配当兵,一干就是一辈子,永远不要想着有一天能退役回乡,种几亩薄田安度晚年的好事!
将领们也没好到哪里去,汉唐之时,将领立军功,拓土开疆可以封侯拜相。但宋朝的爵位,永远是给文臣留的,武将中有名的狄青,死前落魄,死后多年追赠了一个中书令;熙河开边千里的王厚少年从军,屡立战功,死前落魄,死后多年追赠了一个宁远军节度使。
这就造成了大宋军将只想混日子活下去,而没有主动开边的动力。而百姓也不会真心去尊敬这样的军人职业。
即便用宣传工具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