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通河入海(3/5)
流民多达五万余人。咱们梁山恐怕也难以容纳。”
吴用将各情况向晁盖汇报。
“官府对百姓困苦坐视不理,毫无作为,也不是一年两年了。想要为百姓做些事,也只能靠我们自己而已。”
公孙胜也说道。他游走江湖多年,见识过太多因为各种灾祸离开家乡的流民,要么进入城市成为市井苦力,要么进入豪强庄园成为包身佃户,要么流落街头成为乞丐,在冬天到来后死于荒野。
“无地流民,是危机,也是财富。乡野地方豪强也在盯着这些廉价劳动力。我们梁山人力资源向来缺乏,这五万流民,我吃下了。”
晁盖拍板决定道。
“哥哥,五万流民拖家带口,能有一万五千青壮已经算是多了,连他们的家人也一并收纳么”
吴用感觉有些不划算。
“无妨。有家人,民心才能安定。有家人的地方,才是家嘛。”
老人虽老,还可以做些手工活。孩子也终究会长大。只要他们都能给自己提供天命值,稳赚不赔的。
“若是给他们分配田地,咱们梁山泊淤泥造田还可以再接纳五千人,但是再多,就得等一年了。”
公孙胜计算了一下政和六年淤泥造田的数量,给晁盖进行参照。
“不必。田地不可轻授。否则很容易引起外来户和本地户的人地矛盾。这些无地人口,我准备将他们编入工商业。”
一农一工商,如同人的两条腿,两腿都要直,迈开的步子才又大又稳。
农业不用晁盖操心,大宋农业发达,养活了自古以来最多的人口。
晁盖正在逐渐将梁山控制的主寨、独龙镇、石碣村、沂蒙山、芒砀山、青龙山向工商业聚集区打造。
如今整个京东两路官军都被打趴下,正是放心大胆的扩充产能的时候。
第一,煤矿、铁矿要加大开采。六大控制区,除了梁山主寨外,五个地区都有煤、铁,再建立共计五座煤矿、五座铁矿、五座炼铁厂。
第二,木材、红砖、石灰、水泥工厂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物资工厂,再增加20个,以适应以后大规模基建需求。
第三,酿酒、玻璃、精盐、肥皂等赚钱的商业工坊仍在梁山主寨,继续扩大规模。
第四,造船厂、木材烘干窑、兵器坊等部门招募大量劳动力。
以上四项扩产命令被放往四方,让他们在十一月之前完成基础建设。
而在此之前,晁盖需要将这五万流民集中起来,干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