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梁山书院(2/6)
在犹豫。
主动来投的六十三名学子,心思也是各异。
有的单纯是受不了劳动改造的苦,想着投靠之后能换个轻松点的活计,哪怕替梁山抄抄写写,也比每天搬运石头、平整土地强。
有的则是看好梁山的发展,想要趁现在山上文人缺乏,早点投靠占个好位置。
有的则是破罐子破摔的豁出去,反正这样了,不如干脆真的当个土匪。古有班超投笔从戎当儒将,今有书生投笔从贼当儒匪!
面对学子们的热情,晁盖并没有立刻使用他们。对付这些文人学子,就得如圣贤所言: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最后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第一步,把这些富家学子从州学俘虏来,让他们从天之骄子,变成了阶下囚。这种心理落差打击了一大批人,可称之为苦其心志;
第二步,让他们参加劳动,挖山、凿石、平整陵园,还只让他们吃半饱。可称之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现在要进行第三步,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顾名思义,就是要把他们以前所学的东西都搅乱了,让他们重新认识世界。简而言之,就是重塑三观。
为了完成这第三步,晁盖命人在梁山民政司官署旁边,建设了一座“梁山书院”,并自任山长。
投诚的六十三名学子,和军中都头以上的将领二十七人,一起入学听讲。
学院的课程分为六科:语文、数学、历史、自然、品德、神话。
语文:主讲四本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符号拼音》,其中《百家姓》和《千字文》已经是宋朝的启蒙读物,《三字经》和《符号拼音》则是晁盖根据后世著作的“再创作”。
数学:学习汉语壹贰叁和计数一、二、三,以及阿拉伯数字、2、3,讲述加减乘除和乘法口诀。
历史:主讲《春秋》、《战国策》和《史记》。
自然:主讲《齐民要术》这部古代农业百科全书和世界地理风貌。
品德:主讲社会公德与个人私德的辩证关系。
神话:主讲晁盖编纂的《洪荒历》和《山海经》。
用语文来陶冶情操,用数学来缜密思维,用历史来增加智慧,用自然来了解世界,用品德来明辨是非,用神话来增强自信。
晁盖为了这些教材可是很费了一番心思,从系统商城里兑换了不少书籍,这才编成了六课教材。
“来来来,入学的同学请到这里来领教科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