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君臣议事(2/3)
取代江浙党掌握朝廷大权,但又不至于像当初江浙党那样独大,还把户部等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又成功的让东南党成为江浙、江淮两党攻击的主要目标,自己再居中调停裁判,掌握着朝政的主动权。
就像现在,他问周秉政怎么看,到底是对什么怎么看也不明说,只能看大臣自己的理解。这样做不仅把握了谈话的主动权,还能给大臣造成心理压力。当然,这是对一般大臣而言的,像杜文心是懒得猜,会直接问皇帝对什么怎么看,而像周秉政这种一般都能猜中皇帝想要问什么。
周秉政合上奏章,这次他了懒得猜了,低头道:“臣早年曾经教过苏圣平几年学问,那时他还是十二三岁的少年。臣当年就发现苏圣平才高于人,小小年纪就见识非凡,但却又心高气傲,完全受不得委屈。”
“观他历来的作为,若说他心中无忠君之念、爱民之心,以他的聪明才智和经商之道,完全可以过上令人羡慕的日子,也不至于前往宝岛那样的瘴疠之地筹划打击海盗。”
“臣编练民团共有两千两百人,军饷来源为臣经商一部分,泉州海商捐助一部分,条件是臣必须保证泉州府城安全。”
“臣编练民团的地方位于宝岛中部,原本想直捣海盗巢穴,但军力不足、器械短缺,不能成事,后得知海盗有所行动,方才倾力上岸打击海盗,但仍然有不少海盗逃脱,请皇上治罪。”
“臣恳请皇上支持各府县编练民团之策,但要做出调整,不能让编练民团成为各府县世家大族贪污、败坏纲纪的借口,或许专人专事,少些掣肘,亦能成事。”
“臣非抗命不来江宁,因得知海盗贼心不死,仍想上岸劫掠,臣决意率领民团和海盗周旋到底,未能剿灭海盗之前,无颜面见皇上。”
“臣俘虏海盗返回宝岛,以海盗为苦力建设完善宝岛民团基地,以期对海盗形成打击,让他们无力上岸劫掠。”
……
十一月十八夜,江宁皇宫勤政殿内皇帝皱着眉头看完苏圣平提交的奏章,转头对内侍监监正道:“福建那边没有后续消息传来?”
那老太监低头弯腰,面无表情,道:“没有,泉州府城的那些民团,并没有参加今年这次和海盗的战争,那些民团的情形之前监里汇报过。至于参加莆田和福州的那些民团,当时莆田府城被围,内侍监无法出城查探,再者民团伤亡极小,没能找到甲胄、兵器。还有就是苏圣平管理民团极为严格,停留在莆田和连江、宁德等地期间,无人能够靠近,也查探不出民团情形。再有就是老王爷那边传来消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