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神亦·层城》/第二章 云山有变(4/5)
。那些连榕都不认得的植物,兰却能叫得出名字,芦荟、箓竹、棠棣、茜草、首乌、罗汉桐……
密密的松林其实就是从一片片农家的屋后开始的。只需要越过一小片长满各种庄稼的梯地,就可以来到松林边。松林边的庄稼,往往会有一两垅长得矮小稀疏。那是因为它们被松鼠扒过,被兔子咬过,甚至被野猪拱过。总之,这些迹象都在告诫经过这里的人们,再往前就是松鼠兔子和野猪山羊的领地了。榕很清楚,鹰的家乡就在那密密松林的尽头,在那片黑褐色的高峻巨岩之间。而工也不止一次告诫榕和兰,老人们说起过,那里曾经还有豺狗、马尾狼,甚至林中之王的踪迹也曾经出没在那一带,虽然已经有很多年不曾见到过它们,但还是要当心。
一到秋天,松林里的松针就会有许多被水晶般的阳光照成橘红色,随着露水和霜降的节气,掉落下来,在灌木草丛间积起薄薄的一层。就像水田里每年都会铺满金黄色的稻谷一样,这也是大自然托秋风赠给辛勤劳苦的农人们的礼物。待到秋忙一过,农人们就会用驭巧的竹耙将这些松针耙揽起来,搁在几根灌木条上粘裹成一个担子,再挑回家中。山谷里的农家大多都是用土灶大锅做饭。除了各种庄稼的禾杆之外,树枝和木柴才是最重要的柴火料。而这些红彤彤的枞毛丝则是一年里必不可少的引火料。
每年秋天,沿河的人家,不少会在湛蓝的晴空下翻检屋顶。农家的屋顶是黛灰色的,都是土木材质。匠人用木料做成横挑,架在山陡墙上一级级的垛子上,再钉上槅子,隔出一道道沟垄,然后将一片片两三分厚的青瓦覆合铺连在沟垅里,就做成了屋顶。青瓦都是用熟黄泥做料,用特制的瓦筒子做成形,晒干后再入窑烧过,等到熄火发水取出后,就成了青灰色,比入窑前结实了许多,更重要的是不会被雨水泡化,也不会被霜冻凌碎。用这种青泥瓦盖成的屋顶比较透气,再加上农家的房墙高,夏天时,热气沿瓦缝蒸出,会给屋子里带来习习清风,十分凉爽。不过,到了冬天这种屋子就冷了,如果准备的木柴不充足就难过冬了。青泥瓦怕雹子。雹子大个的话,会把瓦打纹,再遇到冻凌或者时间一久就会开裂。另外,虽然做瓦的泥料是筛过的,但其中难免会有芝麻大小的细石子,一旦入窑烧过,再经雨水泡过,霜冻凌过,数次胀缩后,必然会碎成砂眼。瓦有了砂眼,晴天就会隙光,雨天就会漏雨。平常时,尚可用竹竿顶挪一下,靠邻近的瓦块遮住点漏。但这法子却不能持久。所以,隔几年就必须翻检屋顶,将残漏的瓦块替换掉。
翻检屋顶不能在雨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