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神亦·玄圃》/第四十七章 王樊(4/4)
于是,昭梦付以厚酬,请路人带路,去求见那位金匠。
昭梦行到一处崖溪之畔,便见到一座草舍。那金匠正在草舍之中与一客叙谈。昭梦谢过带路之人,靠近草舍窗下,且听屋中谈论。
只听那位金匠说道:“先生去年命制之物,在下已依照吩咐,铸造完成。先生上次所觅得的矿石当真是精良难得,不识之人只怕以为是经炉劣渣。只是,不知上次的矿石是从何处得来的”
那客人说道:“我有一位朋友,常喜深入荆楚之山,采取芝兰晶玉。一次,他歇脚一处川谷,远远望见河滩一侧,有十数块大卵石浅掩砂中,渍水映光,七彩泛泛,异于常石。我这位朋友上前细看,便知那些都是难得的矿石。他心想若将这些矿石带回,请匠人铸成利刃,以后剖石取晶,即可便利不少。只因他不识得名匠,那些石头先前被别人胡乱烧过几次。后来他便把这事托付于我。我自然就找到了你。”
客人述说之时,那金匠起身,到身后箧中去取东西。此刻,那金匠已经回转身,奉上了一把短刀。
只见那是一把阔背弯刀,刀尖有短喙,中段开刃,近刀柄处铸做锯齿。这把刀的刃白也很阔,不过比起寻常刀具,闪亮处反到逊色一二分。
客人捧过刀来,就着光亮悉心赏看,一边赞道:“好刀。确实是好刀啊!不知,匠人为此刀取了何名啊”
那金匠说道:“先生在此,在下岂敢自命。”
那客人笑道:“既铸其形,已命其名。此乃成例。匠人十余月心血,方成眼前这等工巧,想必早已思得好名,就莫要过谦了。”
听了这话,那金匠便接着说道:“先生请看,此刀刃面几满,仅余近背处数分黑色。然其刃白处,多有黑气蕴缠,反而不及寻常刀剑那般明亮如月。在下愚意,名之‘浊月’。”
那客人容光焕起,赞道:“好名!混愚拙巧妙于一刃,其坚其利必当倍之!想必,刃白处蕴缠黑气是匠人故意为之吧”
那匠人说道:“确是应了先生所猜。在下铸造之时,加了少许化料,既不失其利,又增其坚。正合剖石取晶之用。”
那客人阖首称道,神情中十分满意。
过了一会儿,那匠人又起身取来一个草包。那客人则期意看去。
那匠人一边展开草包,一边说道:“先生上次送来的矿石甚佳,所得熔金颇丰。除去铸造浊月所耗,在下另铸了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