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研究报告,质子半导体(4k)(1/4)
“作为已知形成条件最易的天地元气与常规物质凝结物,玄冰的价值其实远超想象。”
穿过几扇暗门,来到了另一个房间,赵青轻轻翻开了一份报告,那是通过扫描轨道电子显微镜(STEM)捕捉到的玄冰微观结构图像。
在这无比精细的视野下,玄冰内部的每一个分子、每一个原子都按照某种神秘的规律排列着,一根根氢键穿插着形成了既复杂又完美的网络,这种均匀且致密的结构,赋予了玄冰超乎寻常的硬度和稳定性。
正如常规的冰存在多种晶相一样,玄冰也同样有着多达几十个种类,除了最高级的墨色玄冰与众不同,性质迥异,密度高达37,色泽深黑之外,绝大多数玄冰都是深碧色、幽蓝色,密度在1165之间。
其中最常见的1号玄冰,在无杂质无缺陷的状态下,硬度约等于普通钢铁,熔点为76度,但极难升温,大多时间保持着0度以下的低温,随着温度的降低,硬度也会出现显著提升,最高可达普通钢铁的十几倍。
这样的数据虽然不错,但远不能跟熔点五六千度、能抗千万个大气压的墨色玄冰相提并论,且限制条件颇多,看上去,仅能作为低温时对于钢铁的替代品。
显然,它之所以被赵青评估出惊人的价值,主要在于其内部微观结构的特性,而非宏观层面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质。
接着,赵青的目光移向了第二份报告,那是基于STEM数据进行的晶体建模分析,大小规则的多重纳米晶畴交替排列,形成了互相联结的团簇构造。
利用基于分子动力学的高级计算软件,她成功模拟了1号玄冰在不同条件下的晶体相态转变过程,在多个层面上解释了它为何能保持低温的原因。
简单的来说,作为一种阴寒元气、低温和交变磁场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晶体,玄冰天然具备复杂的热电效应和磁热效应机制,可以将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
因此,它实际上是一种理想的冷却剂,可以通过电场的操控,在几乎不消耗外部能源的情况下,实现高效的热量转移和温度控制,为芯片散热、太空探索中的热管理等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由于该辐射冷却特性的效率与玄冰的表面积成正比,更可以采用气凝胶的形态,大幅降低制冷设备中对玄冰的消耗量,在成本上具有极大优势。
第三份报告,则是通过X射线形貌分析(XRD)技术,辅以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玄冰的晶体结构进行了深入剖析。
XRD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