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一个名叫阿尔塞纳的老人(4/6)
996年,英国,伦敦。
“感觉怎么样,阿尔塞纳”大卫戴恩搂着自己发掘的教练,志得意满。
“看起来和法国差不多。”四十七岁的温格说。
在名古屋鲸八度过一段时光后,温格褪去了不少在摩纳哥的锐气。
他锐利的双眼变得柔和,说话的速度变慢了。
他不再为了绝对的正确而争辩,而是学会了包容、妥协与适应。
“我的父亲是一名裁缝,而我是通过糖和贸易积累了今天的财富。”
大卫戴恩按了按墨镜,吐出一口烟雾。
“如你所见,阿尔塞纳,我深谙交易之道。我坚信,我把这支乔治格雷厄姆留下的队伍交给你,会是这个世纪末最精彩的交易。”
“我很好奇我能取得怎样的成绩,不过谢谢你,大卫。”
“噢,阿尔塞纳,不要这样说。既然是交易,就是互惠互利的。”
大卫戴恩吹出一个烟圈,狡黠地笑了笑,“你会震撼这群老东西的,阿尔塞纳。”
光影如翻页动画般翻腾。
2002年,五十三岁的温格捧起英超奖杯,满脸笑容。
“不可思议,这是一支不败之师。”
张贴着“不败之师”全家福的报纸在伦敦的空中飞舞。
2004年,老特拉福德。
阿森纳四十九场不败被曼联终结。
弗格森兴高采烈地和球员们欢庆,五十五岁的温格脸色冷峻地注视着自己的老对头。
这是一场不公平的胜利,鲁尼的跳水骗来一个点球,费迪南德和加里内维尔加起来可能逃掉了十张黄牌。
温格不认可这样的胜利,他永远不会这样追求胜利。
五年前,他曾经在足总杯中战胜了谢菲尔德联,但那场胜利,温格并不认同。
卡努并不知道有球员受伤时要主动把球踢出界,他接过了球权,并且这个误会转化成了阿森纳的进球。
“这种胜利有悖于我们的体育美德。”温格说。
他最后选择了重赛。
这就是温格的哲学:体育道德不容玷污。
纵使裁判有意无意地不公平对待阿森纳,纵使有些球队依靠盘外招获得优势,温格从来只会顽强地遵循着心中的道德律令。
2006年,酋长球场拔地而起。
“这是俱乐部的未来。”
五十七岁的温格站在崭新的球场中央,张开双臂。
视线一转,温格的衬衫被雨点打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