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热泪盈眶(8000字)(3/11)
好比钢实的校长就想搞一本,可根本弄不到。
张洪跟随着班主任离开教室,全班同学的目光,瞬间让他感觉自己到达了巅峰。好的,《少年》的含金量,在此刻被具现化。
除此之外,被具现化的还有常校长的仕途。
“好好好,没问题。要十本《少年》……我尽量,尽量。这也没办法加印。”
当然没办法加印,物以稀为贵,常校长太懂了。
“保证完成任务,我没问题。”
“采访的话——顾陆同学还是要以学习为主。”
“要为顾陆同学在两年后提供保送,关于这一点,复旦大学也说过。”
“《少年中国说》有可能会上参考消息?”
第二天常校长接到了非常多的电话。
有市教育部门的,还有国家宣传部门的,也有各地大学。
身为作家,顾陆还并未达到被大学哄抢的地步。但《少年中国说》都是官方盖章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华夏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不哄抢还等什么?
当然也有媒体,《参考消息》是什么样的新闻报?是广大群众不怎么熟悉,但公务员无比熟悉的新闻报纸。
创立之初,目的是什么?是教员说“见世面”。
忙碌,非常忙碌,已经到下午了,但连早中饭都没吃。
他都和胡主任一样忙碌了。
不过这才真的是忙碌,并快乐着。
互联网上的动静是看的见的,很多看不见的地方,《少年中国说》一样在狂奔。
而发生的另一件事,加剧了热度,也是表明影响力开始从线上转移到线下。
发生在四九城。
好的作品对人是有绝对吸引力的。好似作者都很喜欢安利自己喜欢的作品。
同样,看见了好的文章,也感觉和猫挠一般,想快点分享。
这样的人包括中戏的校长。他拿着演讲稿,左看右看不满意。再转念一想,哦原来不是对稿件不满,而是没读到想读的。
什么是想读的?早上在新夏社刚瞧见的少年志气!
想了想,校长宋思源决定改一改。
上过中戏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吧,五月份下旬有著名的“五月青春艺术节”。中戏也不愧为是电影大学三巨头之一。活动包括歌手大赛、歌剧进校园、体育大会等等项目。
啧啧,都不敢想象中戏学生吃得有多好。再加上昌平校区去年十二月份投入使用,因此在新校区的首次举办,也有“纳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