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八章 修鞋匠(3/6)
“戴建业,果然是个急性子,一会儿都等不了。”他轻声自语。
审讯室外的空气确实清新得多,带着一丝凉爽和自由的味道。
方如今走出审讯室后,忍不住深吸了几口,仿佛要将体内的浊气全部排出。
对于汪英这条线,他已经有了基本的预判,怕是不会如同之前想象的那么乐观。
但即便如此,他的手里还有陈鲁文和汪英,人不算是也一无所获。
人还是要知足常乐才好。
而且,说不定顾清江一会会给他带来好消息。
事实上,现在的顾清江此刻对即将开展的抓捕行动心中没底。
一路上,他询问了烟杂店老板关于鲍鞋匠的信息。
但老板只是知道鲍鞋匠的住址,其余的情况并不知道。
一处相对隐蔽的院落,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轻轻将大门推开,人刚刚出门就将大门带上了,门锁咔嚓一声锁上。
此人正是顾清江准备要抓捕的鞋匠鲍学海。
自从在烟杂店外听到了紧急示警的联络信息之后,他立即收了摊回到家中发报,但让人恼火的是,今天这里竟然又停电了。
电力技术在洋务运动前期未得到清政府重视。
在华外资电厂作为中国电力工业的开端,其主要作用是为外国人在租界内提供生活便利。
中国首座发电厂是1882年由英国商人投资创办的上海电光公司。
上海电光公司建成后,当时社会反应呈现两个极端:
一方面,部分国民接受这项技术,意欲推广应用;
另一方面,一些官员把电灯看作妖术、鬼气,发布禁止使用电灯的政令。
因此,中国电气事业发轫虽早,但受政策限制发展迟缓。
在上海、苏州、无锡、镇江等南京周边城市均已有商办电厂的同时,近代南京第一代实业家也已经意识到电力技术的作用。
加之对发展电力产业和发展新式电力企业的强烈愿望,在南京的外商、官员、实业家等多方均尝试申请筹办电厂。
1910年8月,金陵电灯官厂第一台100千瓦发电机组进行试运转,情况良好。
宣统三年(1911)冬,另外两台100千瓦发电机组先后装竣发电。
至此,金陵电灯官厂的建设工程全部告竣。
当时,该厂有两条供电线路:
一条从西华门经新街口、中正街(今白下路)口到朝天宫;
一条从西华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